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41.
鹦鹉螺动物群产于台湾南投县中寮乡大坑溪谷源头,化石埋藏于中部中新世石门层。石门层主要为青灰色厚层中至细粒砂岩,夹有深灰色页岩及砂页岩薄互层,岩层含石灰质,致密坚硬,主要含鹦鹉螺、腹足类、双壳类,其它则有螃蟹、藤壶、海胆、鲨鱼牙齿、鱼类、腕足类,以及小化石等。化石种类多且含量丰富,自成一个完整的动物群落,尤以鹦鹉螺及翁戎螺为其特产,可称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化石生物群,特命名为鹦鹉螺动物群。  相似文献   
42.
台湾苏铁是我国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目前仅在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马坑林场、霞客自然村等地发现野生种 ,而且数量极少。本文根据上述地点的自然地理条件 ,提出了建立台湾苏铁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为保护以濒临灭绝物种 ,保护其生长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提取了台湾家白蚁总RNA并反转录获得eDNA,PCR扩增出白蚁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载体中,构建了产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菌。由于大肠杆菌会有少量的泄漏表达,而所用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是本实验室构建带有INU信号肽的表达载体,故都可采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的重组转化子。利用金属镍亲和层析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进行纯化,CMC酶活检测显示纯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2℃、6.5;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Vmax为0.071mg/mL·min,Km值为80.2712mg/mL。  相似文献   
44.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 计算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各月E值, 定量分析其集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全年月平均E为7.4409108J, 生殖期间12月到翌年3月, 其月平均E 2.4949108J, 是全年月平均E的0.34倍, 鱼群集中; 4-5月, 幼鱼大量出现, 月平均E为4.556108J, 是全年月平均 的0.61倍, 鱼群相对集中; 主要索饵季节6-8月, 月平均E为1.3448109J, 是全年月平均 的1.81倍, 鱼群分散; 9-11月, E分别为1.435109、9.7409108、5.769108J, 分别是全年月平均 的1.93、1.31、0.78倍, 鱼群为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 在外移过程中逐渐集中。可见,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的生殖群体集群性最强, 其次是幼鱼群体、以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为目的的群体, 而索饵群体分散。    相似文献   
45.
石史 《人类学学报》2012,31(2):208-208
2011年9月22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超荣研究员应台湾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林登赞局长和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吴秀慈馆长的邀请,在新北市参加了"城市中的文化资产保存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并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研讨会从  相似文献   
46.
台湾乳白蚁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及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磊  刘宁  黄勇平  王倩 《昆虫学报》2011,54(10):1140-1146
大量鞭毛虫栖息在低等白蚁肠道内, 是白蚁赖以生存的共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鞭毛虫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降解食物的系统, 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研究鞭毛虫群落结构是揭示其各组成种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利用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受鞭毛虫生长发育阶段、 样品制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来研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鉴定, 确定了台湾乳白蚁肠道内的3种鞭毛虫, 分别为伪披发虫Pseudotrichonympha grassii、 全鞭毛虫Holomastigotoides mirabile和旋披发虫Spirotrichonympha leidyi。18S rDNA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较形态鉴定能够反映群落更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较18S rDNA文库克隆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各种鞭毛虫数量, 每头工蚁肠道内平均含伪披发虫780±179头, 全鞭毛虫1 630±391头, 旋披发虫2 950±1 003头。本研究建立了光学显微镜形态鉴定和18S rDNA分子标记相结合调查鞭毛虫多样性和数量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白蚁肠道共生生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记述了中国台湾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 1940 3个新种。新种黄氏蹦蝗Sinopodisma huangi sp. nov. 同素木蹦蝗S. shirakii (Tinkham, 1936) 近似,但前胸背板的眼后带下缘具长方形黑斑和体较大,体长雄性为21.3~21.8 mm,雌性29.3 mm。 新种徐氏蹦蝗Sinopodisma xui sp. nov. 近似黄氏蹦蝗Sinopodisma huangisp. nov.,不同之处为前胸背板沿中隆线缺黑色纵带纹,后缘中央具浅的凹陷,前胸背板黑色眼后带下方具倾斜纹, 腹板中隔长等于最狭处。新种杨氏蹦蝗Sinopodisma yangi sp. nov. 近似台湾蹦蝗formosana (Shiraki, 1910),不同之处为体较细,黑色眼后带在前胸背板下缘具长方形突出带,向后到达腹部未端,腹板中隔长为最狭处的1.2 倍。列出了产于台湾的蹦蝗属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8.
《环境昆虫学报》2014,(5):724-729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我国南方木材及其建筑结构最主要的有害白蚁,也是世界重要的入侵性物种。台湾乳白蚁兵蚁品级的量度特征是其描述鉴定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台湾乳白蚁兵蚁主要量度特征数据进行了整合,并就台湾乳白蚁11个地理种群兵蚁品级的主要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台湾乳白蚁相应量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9.
鳙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感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1993年8月到1994年11月,对感染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鳙鳃丝、鳃耙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调查研究表明;鳃丝、鳃耙的感染率范围为0-100%(83.33±25.47%)、(61.13±44.45%),感染强度范围分别为0-109.15(54.89±34.09)、0-125.57(41.18±49.34),囊蚴的平均密度范围分别为0-97.76(46.94±26.25),0-125.57(40.61±49.71);当鳙体长小于90mm时,鳃丝、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随着其体长的增大而增长;当体长大于90mm时,三项指标随着其体长的增大具有减小的趋势,其中鳃耙的变化规律明显;当体长大于141.7mm时,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都为0;随着鳙的生长,鳃丝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0增加到100%,而鳃耙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从100%下降到0.    相似文献   
50.
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面积仅为36 000多平方公里的台湾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群落类型,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植被之缩影.它的植被分类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植被分类的补充.台湾植被分类采用的是外貌-区系原则,分类单位和系统自上而下是:植被型纲、植被型目、植被型、群团组、群团和群丛.高级单位(植被型纲、植被型目和植被型)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为依据;中、低级单位主要依据种类组成,兼顾优势种和标志种的指示意义.在中级单位中(群团组、群团),重视优势种的作用,在低级单位中(群丛)更重视特征种(或标志种)的意义.按此原则将台湾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纲(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岩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目(寒温性针叶林,凉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苔藓林、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海岸林、暖性竹林、常绿针叶灌丛、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刺肉灌丛、竹灌丛、草甸、疏灌草地、干热早生草地、岩屑堆稀疏群落、石隙植被、木本沼泽、草本沼泽、藓类沼泽、淡水水生植被和咸水水生植被),53个植被型.列举了各个植被型中的重要群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