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直额绒螯蟹Eri- 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ocheir recta(Stimpson,1858)足一有效种名,应予恢复.台述.湾绒螯蟹Eriocheir formosa Chan,Hung et Yu,1995是它的同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2.
小尺度森林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台湾惠荪林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的理念 ,选定小尺度森林为研究对象 ,根据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特性 ,确立森林生态功能的空间定位 ,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研究首先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及文化支持等基本功能 ,提出上述功能应通过森林生产、教学实习、科学研究、休闲游憩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区加以体现。后依据研究区环境特征进行影响因子分析 ,结合景观生态与生态规划相关理论 ,构建森林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在案例实践中 ,选择台湾惠荪林场进行研究 ,配合研究区现况 ,期望通过功能区与结构的空间调整 ,达到服务功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33.
引种台湾桤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桤木(Alnusformosana)原产台湾,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先锋造林树种和林地培肥树种。水分是限制植物地理分布和决定植物引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子之一。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引种两年生台湾桤木苗木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宽大的单峰型曲线,以13∶00~15∶00时左右蒸腾速率最高,不同部位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峰值有所不同,属非蒸腾午休型植物。气孔导度日变化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变化曲线;(2)蒸腾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以7月为最高,整个生长期叶片日均蒸腾速率为3.25mmol·m-2·s-1,表现出高光合、强蒸腾的生理特点;(3)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有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2种类型,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在整个生长期,以6月、7月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为最低,8月为最高;(4)在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生理生态因子中,以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4个因子的直接作用为最大。  相似文献   
34.
论中国钝头蛇是台湾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耀明 《四川动物》2004,23(3):209-210
台湾钝头蛇 (以下简称Pf)是JohnVanDen burgh (190 9)依据我国台湾省台南县关子岭 1号标本 (CASno 180 0 6 )命名的新种。中国钝头蛇(以下简称Pc)是ThomasBarbour (1912 )依据W R Zappey在四川西部Luluping (=峨边县 ) 1号标本 (MCZno 732 6 )命名的新种。比较二者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35.
群落谱系结构是了解群落聚群过程的一个基础研究内容。但是现有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差异,对谱系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以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次群落动态调查数据,从10、20、50m的3个空间尺度上研究该群落在10a间的谱系结构动态变化,分析时空尺度对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探究调控台湾水青冈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后期台湾水青冈林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1)在10a森林动态变化过程中,群落的MPD指数下降,MNTD指数增加。NRI和NTI指数在大尺度上随时间显著增加,但在小尺度上无显著变化。(2)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上述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均不断增强。以上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台湾水青冈群落总体谱系结构表现出不断聚集的趋势,而近缘种的谱系关系则不断疏远;群落谱系结构的聚集趋势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大尺度上的环境过滤和小尺度上的随机过程和种间竞争作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36.
正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首次被Kuroda于1938描述,其模式产地在中国台湾台中市(Taichung)。随后一直被认为是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Corbet and Hill,1992;Hutterer,1993;Fang et al.,1997;Motoka-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究有害白蚁的安全防控新技术,本文研究了生物源活性物质曲酸对建筑结构主要害虫台湾乳白蚁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在室内条件下选择1%曲酸溶液滤纸饲喂白蚁,分别于饲喂6 h、12 h、1 d、3 d、5 d、7 d时收集白蚁消化道,采用还原糖法测定了白蚁消化道的滤纸酶活性(FPA)及内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比活力,并观测记录供试白蚁的体重与死亡率变化。结果显示,除6 h处理样的FPA和CBH活性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处理对白蚁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曲酸对台湾乳白蚁纤维素酶活抑制率增强,抑制率显示FPAEG≥BGCBH。曲酸处理7d后,白蚁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工蚁体重显著降低且死亡率显著升高。曲酸与氟虫脲联合喂食处理对台湾乳白蚁FPA和EG活性的抑制效果高于氟虫脲单独饲喂台湾乳白蚁,而且白蚁死亡率也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曲酸对于白蚁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抑制效果,对于氟虫脲具增效作用,可为白蚁治理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在人工模拟试验箱设置-4、-3、-2、-1、0、1和2℃共7个低温处理,每个低温处理持续时间设1、2和3 d共3个水平,观测低温对台湾青枣苗期形态的影响及低温处理后的恢复情况,确定台湾青枣苗期的低温受害指标;并在5个地理移置点进行自然低温试验,观测不同低温条件对台湾青枣苗期形态的影响及低温处理后恢复情况,验证和完善台湾青枣苗期的低温指标。结果表明: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时,青枣苗受害,确定-2℃为低温临界受害指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4℃时,青枣苗死亡率可达67%,确定-4℃为低温致死指标;冬季最低气温如高于0℃对树体、花果均无不良影响;连续多日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青枣苗落叶。本研究结合人工模拟低温实验及自然低温试验构建的台湾青枣苗期低温指标较台湾资料中的青枣低温耐受力要强,可为青枣苗期管理及寒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我国水青冈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我国水青冈属(FagusL.)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和1∶100万地形图资料,利用Krige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分布较广的4种水青冈,即长柄水青冈(F.longipetiolataSeem.etDiels)、亮叶水青冈(F.lucidaRehd.etWils.)、米心水青冈(F.englerianaSeem.)和巴山水青冈(F.bashanicaYang)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青冈属植物显示出南北变化较小、东西变化显著,一些区域出现较周围地区较高或较低分布的“岛屿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与我国的地形特征以及水青冈的生态特性等有关。沿不同经向剖面,分析水青冈的分布高度与地形平均高度之间的关系显示,随地形高度的增加,水青冈分布上限的高度也逐渐增加,其趋势可用对数或直线拟合,但不同种对地形高度变化的反应存在差异。这些结果不仅从较大尺度上定量说明了我国水青冈分布高度的山体效应现象,也揭示了物种间山体效应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40.
《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97-97
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研讨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姚龛院士与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吴成文院长于1996年组织发起的双边学术会议,已召开了四届。目的是为了交流两岸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生物学科技教育的合作与发展。会议秉着促进两岸科学家交流与合作,学术自由的原则,参会双方均以科学家身份参加。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由台湾、大陆轮流组织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