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施静茹  张立奎 《微生物学报》2023,63(4):1318-1328
RecJ蛋白属于aspartate-histidine-histidine (DHH)磷酸酯酶超家族,存在于细菌、真核生物和古菌中。细菌RecJ蛋白是一种5′→3′ssDNA外切酶,参与错配修复、同源重组、碱基切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真核生物cell division cycle 45 (Cdc45)蛋白是细菌RecJ核酸酶的同源物,但不具有核酸酶活性。Cdc45蛋白能够与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MCM)和Go-Ichi-Ni-San(GINS)形成Cdc45-MCM-GINS (CMG)复合物,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重要组分。在古菌中,几乎所有基因组已测序的古菌均编码一种或多种RecJ蛋白同源物。与细菌RecJ核酸酶不同,古菌RecJ蛋白具有多样化的核酸酶活性,并且能够与MCM和GINS形成类似于真核生物CMG的复合物。因此,古菌RecJ蛋白是参与古菌DNA复制、修复和重组的重要成分。基于目前古菌RecJ蛋白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古菌RecJ蛋白的活性、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聚焦于不同古菌RecJ蛋白以及它们与细菌RecJ核酸酶和真核生物RecJ同源物的...  相似文献   
22.
25000年以来勃海湾西岸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孢粉,微体古生物,放射性碳测年,因子分析等资料,表明25000a,BP以来渤海湾西岸的古植被,古地理环境演变既受气候冷暖变化的影响,又受海平面变化的制约,25000-23000a,BP为高 平面时期,古植被为森林草甸植被,23000-12000a,BP气候冷干,为低海平面时期,以草原植被为主,前期和后期为沼泽草甸植,被12000-5000a,BP气候温凉或温暖湿润为海平面上升时期,为阔叶林草甸或沼泽草佃植被,5000a,BP以来,气候迹凉变干,为海退时期,古植被由沼泽草甸演为盐生草甸。  相似文献   
23.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西沙组下段包括3个介形类组合,自下而上为:①Aurila xishaensis-Tenedocythere xishaensis,②Tenedocythere xishaensis-  相似文献   
24.
曾上游 《化石》1996,(1):11-12
特大恐龙之谜曾上游在种群庞杂的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是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的蜥脚类恐龙。此类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ada)和蜥脚类(Sauropoda)两个次亚目,出现于三迭纪,至侏罗纪达到极盛,进入白垩纪渐趋衰落并绝灭。蜥脚...  相似文献   
25.
彭以莉 《化石》1996,(4):27-29
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彭以莉编译在研究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时,我们不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无脊椎动物的每一个门上。而是要考察此时期内海洋无脊椎动物整个群落的进化过程,特别是考察进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变化。为此,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现存海洋生...  相似文献   
26.
李雅轩 《化石》1996,(3):8-8
第三纪的鸟类李雅轩现代所有的鸟类中有许多是在第三纪的早期完成进化而形成的。这包括许多家族的多种成员,例如:猫头鹰,鹰,鸭子,企鹅和兀鹰。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鸟类家族,其成员在大小及形态等适应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经过第三纪这一时期时,鸟类的骨骼结构...  相似文献   
27.
四足类是从叶状鳍鱼类(Lobe-finnedfishes,即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这是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形态学的一大成就。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不能确定叶状鳍鱼类(包括三个类群,即绝灭的扇鳍鱼、空棘鱼和肺鱼)中的哪一类更接近四足类,这为深入研究脊椎动物如何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这一问题带来障碍。八十年代以前,这一问题主要是古生物学家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已绝灭的扇鳍鱼类(r…distian)是四足类的祖先(Jarvik1980等)。大约在50年前,拉蒂迈鱼江atimer山,又称矛尾鱼)被发现,这一代表已绝灭…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中国二叠纪古植物学研究简述刘照华李承森耿宝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DVANCESOFPALAEOBOTANICALRESEARCHESOFPERMIANINCHINALiuZhao-huaLiCheng-senGengB...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记述采自云岭南端大理苍山多齿鼠鼹Nasillus gracilis的古蚤属一新种,即荫生古蚤Paqlaeopsylla opacusa sp。nov。和怒山古蚤Palaeopsylla nushanensis Gong et Li,1992的雄性形态,文中对古蚤属短额种团brevifrontata-group的特征,主及其分布进行了讨论并列出了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0.
记述了在宁夏六盘山盆地侏罗系中发现的古背鳕(Palaeoniscinotus)一新种─—宁夏古背鳕(P.ningxiaensis)。其一般形态特征如体形、鳍的位置和结构、悬挂骨的倾斜程度、鳃盖骨系统及鳞片等结构,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中侏罗世的切卡诺夫斯基氏古背鳕(P.czekanowskii)很相似,但新种的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均较少、鳞片条纹倾斜分布以及侧线鳞较少等特征显然有别于后者。最后讨论了这个属的系统位置和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认为属中侏罗世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