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简单的温和法消除乳链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 sp.Lactis Z270的乳糖-蛋白酶质粒pUCL22(54kb)。DNA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和生化检验证明,变异菌株D16和D17的质粒pUCL22被消除了。脉冲电泳图表明,D16的染色体限制酶图谱与野生菌Z270的相似,但D17的染色体被质粒的蛋白酶基因多位点整合,从而改变了其染色体限制酶的酶切图。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长非编码RNA SNAI3-AS1(LncRNA SNAI3-AS1,即SNAI3-AS1)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在OA中差异表达的lncRNA SNAI3-AS1,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NAI3-AS1在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在软骨细胞C28/I2中分别转染SNAI3-AS1特异性siRNA或真核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或过表达SNAI3-AS1,通过MTT、平板克隆形成和E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SNAI3-AS1相互作用的miRNA和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相较于正常软骨细胞, SNAI3-AS1的表达水平在OA中显著下调。敲低正常软骨细胞中SNAI3-AS1的表达后,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促进了软骨细胞的退变,而在OA模型的软骨细胞中过表达SNAI3-AS1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加强并抑制了软骨细胞的退变。在机制上,SNAI3-AS1可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经海绵吸附miR-2278间接上调PRELP,发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抑制其退变的作用。结论:LncRNA SNAI3-AS1通过LncRNA SNAI3-AS1/ miR-2278/PRELP轴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3.
卢春  王俊 《生物技术》1996,6(4):37-40
以变性质粒DNA为模板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又称双链DNA测序)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模板的制备及其纯度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对以三种方法纯化的质粒为模板的测序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能为普通实验室所采纳的二氧化硅吸附法操作上简单、重复性好,其结果可与M13顺序分析系统相媲美。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建立图象分析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进行定量,检测观察H-ras在口腔颊粘膜上皮在正常(N)、慢性炎症(IF)、癌旁上皮(EAC)和鳞癌(SCC)的变化过程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ras在SCC组中,以中等分化的SCC无论是H-ras表达的量还是细胞阳性率都较高。此外,组织学观察显示,H-ras在处于分化末期但尚未角化的正常上皮细胞中有较高的表达。本文结果显示了H-ras的过表达与上皮细胞的会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还显示,所采用的阳性区域透光值、平均总透光值及阳性反应区域与阴性反应区域比值可靠并有相关性。这进一步说明了用免疫组化定量方法检测H-ras癌基因表达的精确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一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 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 2;退化草原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表现出阶梯式跃变和亚稳态阶面相间的特点。第一次跃变发生在1984年,上升到第二个阶面,第二次跃变发生在1990年,进入了第三个阶面,已接近于原生群落的生产力。 3.群落生产力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因恢复演替阶段不同而异。第一亚稳态时期,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大体处于166g·m-2的水平上,生长季降水量达176mm以上时,增加降水对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不发生显著影响。第二亚稳态时期,群落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推算出群落于物质生产用水量介于1.1~1.6mm·g-1之间。此值在1.1mm·g-1时,群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而在1.6mm·g-1时群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4.在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密度的位点常数约为271.5株·m-2,循此常数上下波动,表现出拥挤与稀疏交替发生的过程,构成了恢复演替的节奏性变化。群落生物量的跃变与亚稳态的形成,以及群落密度的拥挤与稀疏交替作用是群落恢复演替的内在机制。恢复演替的速度,到第10年发生了1.78个半变的生态距离。5.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按照其节奏性及生产力跃变与亚稳态的规律,调控放牧利用强度或采取技术措施,调节群落拥挤和稀疏的交替过程可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36.
乳链菌肽的分离纯化和部分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酸链球菌SM526进行乳链菌肽的发酵生产,产量为40~50mg/l.经中空纤维超滤器超滤,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XAD-2层析,CM-SephadexC-25层析和SephadexG-50层析纯化了该肽。SDS-PAGE表明达均一,RP-HPLC表明其纯度不低于95%。SDS-PAGE测其Mr约为3600,用IEF测其等电点为9.5.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抗热;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不敏感,但对α-胰凝乳酶和蛋白酶K敏感。乳链菌肽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其作用方式是杀菌。  相似文献   
37.
一种模拟昆虫种群动态的改进的变维矩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华  叶正襄 《昆虫知识》1995,32(3):162-164
提出了一种模拟昆虫种群动态的改进的变维矩阵模型,该模型以发有历期为维数,采用分解与合成的方法变维,并考虑了个体间的发育差异。经模拟检验,模型模拟结果略优于徐汝梅等(1981)变维矩阵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39.
毕志树   《广西植物》1991,11(2):131-134
<正> 变蓝绿裸伞 新种 图1 Gymnopilus eaerulo-vireseens Bi sp. nov. Haec species facile dignoscitur contexto et lamellae tactu caerulo-virescens. Similis species ignotae. Pilcus 2—4.5 cm latus, convexus vel planus, castaneo-brunneus, hygrophanus, glabrus, carnosus, margine integris. Contexto flavo, tactu caerulo-  相似文献   
40.
DM891129菌株对沙土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观察由健康人分离出的肠球菌DM891129菌株的降血脂作用。本实验选42只沙土鼠(gerible),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第1组13只为正常组;第2组13只,在正常饮食中 5%胆固醇饲喂1周;第3组16只,在第2组饮食的基础上,每天以肠球菌(DM891129)菌悬液(10~9个细菌/ml)0.5ml/次,Bid灌胃一周。3组沙土鼠以眼球采血,分别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胆酸水平及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水平。结果表明:第2组胆固醇水平较第1组明显升高(P<0.001)。第3组胆固醇水平较第2组明显降低(P<0.001)。相应的、第3组鼠粪便肠球菌水平明显高于第1、2组(P<0.05),而1、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第2、3组肠杆菌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P<0.02、P<0.05),2、3组肠杆菌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胆酸、甘油三酯水平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DM891129菌株对沙土鼠高胆固醇饮食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对血甘油三酯、胆酸水平无显著性影响。现在对DM891129菌株体内降血胆固醇水平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