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估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全身、鼻腔及下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水平及相关性。探讨EOS在NAR患者鼻腔及下气道的特征及意义。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NAR患者241例,同期征集健康对照组222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PT)、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灌洗、诱导痰检查。结果:1NAR组和对照组相比鼻灌洗EOS计数、诱导痰EOS比例、血EOS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2有鼻腔EOS炎症和无鼻腔EOS炎症层的诱导痰EOS百分比阳性率分别为34.7%vs 9.6%(P0.01)。3NAR组鼻灌洗EOS计数和诱导痰EOS比例存在明显相关性(r=0.262,P=0.000),鼻灌洗EOS计数和血EOS比例存在明显相关性(r=0.228,P=0.000),诱导痰EOS比例和血EOS比例存在明显相关性(r=0.291,P=0.000)。结论:NAR患者血液、鼻腔及下气道EOS浸润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EOS在NAR患者血液、鼻腔及下气道炎症中存在明显一致性,提示NAR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无下气道症状的NAR患者部分存在下气道EOS炎症,鼻腔及血液EOS炎症是导致下气道EOS炎症的主要高危因素。鼻灌洗EOS可能是观测NAR患者下气道炎症及对下气道炎症进行评估和追踪的有效指标。EOS可能是鼻炎、哮喘及血液炎症相关的效应细胞,是上下气道炎症有效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TGF-β+CD4+T细胞(分别代表Tr1细胞和Th3细胞的特性)的比例,并探讨其在AR发病中的意义,为AR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分离19例对粉尘螨过敏的AR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TGF-β+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同健康对照者相比,AR患者外周血中IL-10+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1.66±0.48)%vs.(3.80.92)%,t=-9.08,P0.01)],AR患者外周血中TGF-β+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1.92±0.54)%vs.(4.76±1.12)%,t=-9.94,P0.01)]。结论:外周血中IL-10+CD4+T(Tr1)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是AR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AR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10的Tr1细胞的比例可能在AR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血中TGF-β1+CD4+T(Th3)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可能是AR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TGF-β1与AR关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外周血中TGF-β1水平与AR的关系研究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穴位敷贴与传统药物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系统评价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可行性,为临床实践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全面检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独立的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偏倚风险表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应用Re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2个RCTs共1736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穴位敷贴治疗)97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76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穴位敷贴治疗对比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总有效率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13,95%CI(2.40,4.07)];对文献的定性研究表明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特异性IgE对比药物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传统药物治疗,但对于疾病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还需进一步验证。穴位敷贴可能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实。今后还需进一步规范临床实施标准,深入机制研究,以期为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小鼠鼻腔黏膜组织的重塑情况。方法:2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致敏组和对照组,使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的大体重塑情况,吉姆萨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阿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杯状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生物学行为评分为6.5±1.3,提示造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致敏组鼻腔黏膜出现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固有层内可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造模后鼻腔黏膜结构存在重塑。致敏组小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杯状细胞计数分别为(26.4±5.72)和(24.14±3.12),而对照组分别是(8.31±2.42)和(9.41±1.22),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致敏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为(18.9±3.1)pg/ml,对照组为(8.3±1.4)pg/ml,致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卵清蛋白诱导建立的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存在组织重塑。  相似文献   
15.
邹游  陈始明  张雷波  陶泽璋 《生物磁学》2014,(24):4672-4677
目的:评价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SCI,Pubmed,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到2013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比较非索非那定组和安慰剂组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生活质量评价、症状改善率和安全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mg/d,120mg/d,180mg/d后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可降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总的生活质量评分(P均〈0.05)。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mg/d,120mg/d,180mg/d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基于非索非那定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加有效的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应原阳性率等变化,了解老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武汉地区294例50~84岁的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点刺试验结果,描述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分布及各变应原阳性率随时间变化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期患者(≥65岁)人数在受试老年患者总人数的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间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阳性率为历年最高,其次为屋尘螨,两者的阳性率在5年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豚草花粉、真菌Ⅰ组、真菌Ⅱ组阳性率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艾蒿、豚草花粉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真菌Ⅰ组、真菌Ⅱ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多价兽毛阳性率有增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花粉Ⅰ组、春季花粉Ⅱ组阳性率均呈波动性改变,其中春季花粉 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人数显示逐年增长趋势,尘螨过敏在老年患者中仍为最为常见的变应原,但无整体人群体现出的增长趋势,真菌阳性检出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兽毛过敏有较弱升高倾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IL-2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收集AR患者32例(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Treg细胞百分率[(1.75±0.56)%]明显低于对照组[(4.76±1.75)%],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IL-27、IL-10和TGF-β1的水平分别为(24.43±16.36)pg/ml、(14.29±6.16)pg/ml、(0.34±0.04)pg/ml,均低于对照组(44.09±13.12)pg/ml、(31.32±21.20)pg/ml、(O.49±0.06)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患者外周血中IL-27和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825,0.646,0.517,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IL-10、TGF-β1存在正相关(r=0.622,0.738,P〈0.01),IL-10和TGF-β1无相关性(r=0.304,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reg细匏百分率降低及其主要分泌因子IL-10、TGF-β1水平降低,且IL-27与Treg细胞百分率、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在AR发病中IL-27对Treg细胞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鼻黏膜组织是否存在重塑并检测与组织重塑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AR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健康自愿者、轻度间歇性AR患者、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中鼻甲黏膜组织各10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嗜酸细胞浸润并测定上皮损伤情况;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法计数杯状细胞数;三色胶原(MT)染色测定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无明显嗜酸细胞浸润,两鼻炎组较多嗜酸细胞浸润(P<0.01),②轻度AR组中仅上皮细胞损伤1级比对照组明显(P<0.01),重度AR组上皮损伤1、2、3级均比对照组明显(P<0.01),③两鼻炎组杯状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值均<0.01),④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R组胶原沉积面积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R组明显增多(P<0.01),⑤TGF-β1在两鼻炎组黏膜中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重度AR组TGF-β1的表达均比轻度AR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的鼻黏膜组织发生了重塑,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化生,细胞外基质沉积,重度AR患者的鼻黏膜重塑更强,更广泛。TGF-β1积极参与了AR鼻黏膜组织的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SCI,Pubmed,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到2013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比较非索非那定组和安慰剂组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生活质量评价、症状改善率和安全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 mg/d,120 mg/d,180 mg/d后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可降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总的生活质量评分(P均0.05)。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mg/d,120 mg/d,180 mg/d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基于非索非那定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加有效的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