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县境内,东经119°24′11″~119°27′11″,北纬30°18′30″~30°21′37″,面积4300公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95%,以“大树华盖”驰名天下。植物区系古老,植被类型复杂,亚热带东亚成分显著,国际公认为亚热带典型植被。在保护区中的1.57万亩生态环境中,保存着中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银杏的野生种和天目铁木、天目紫茎、天目杜鹃等植物2139种和动物2160余种。列为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各为35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8种,动物54种。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标本,植物71种,动物177种。在国  相似文献   
22.
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0°10′~20°24′,东经100°16′~101°50′,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是以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热带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为主要目的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也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片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59年,最早划定的自然保护范围为勐养、勐仑、勐腊、大勐龙四片保护区,总面积为5万余公顷(85.85万亩)。1980年经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调整扩大了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使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增加到了24万  相似文献   
23.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及其管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袁佩娜随着微生态学理论深入发展,微生态制剂也即应运而生。这类制剂多为利用人体正常生理性细菌,在体外经过人工繁殖等生物工程技术方法制备而成;包括有活菌制剂,灭活死菌制剂,菌体成份提取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24.
随着医院业务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其信息系统(HIS、PACS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给医院管理和医教研等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但在给人类带来方便快捷的工作效率的同时,网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也给网络拥护带来了无休无止的烦恼,网络安全问题就严重影响着互联网的正常运行。数据和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医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李子树树的整个种植过程,从场地的选择、种子的选择到李子树树的病虫害的防治,对整个过程做了总结。提出了种李子收到的效益。  相似文献   
26.
27.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开展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实验室的管理有效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值得探索。文中主要介绍了将“6S (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扫 (Seiso)、清洁 (Seiketsu)、素养 (Shitsuke)、安全 (Safety) 六项要素) 管理”理念引入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应用实践与效果,特别是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物品定位管理、试剂和耗材管理、学生培训和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通过实施“6S管理”,实验室环境得以改善,学生的实验素养得到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为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提供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28.
李彬彬 《生物多样性》2020,28(5):596-237
随着新冠肺炎(COVID-19)的暴发, 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再次引起广泛讨论。近20年来, 国际社会对于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将它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One Health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框架, 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和行动来推动包括人、所有其他动物及环境的健康。这个理念被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及协定所接纳及推广, 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本文通过总结近些年生物多样性对健康的影响方式、One Health的定义与发展历史、进入生物多样性议程的过程, 提出中国应用One Health改进相关野生动物管理以降低公共卫生危机的可能性的建议, 以及One Health框架内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研究方向。One Health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在其中的作用, 利用在景观生态学、群落内物种关系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趋势的研究, 与人类健康相结合, 提高One Health在应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健康风险方面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 需要加强我国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的投入和力度, 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共健康的联系, 将预警与干预措施前移, 减少疾病暴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9.
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可揭示种群遗传和进化信息, 为制定濒危物种保护措施、指导恢复实践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过程不同环节中的应用, 包括: (1)正确识别保护单元, 如排除隐存种和杂交种的影响; (2)确定优先保护单元, 包括优先保护区域、优先保护物种、优先保护种群等; (3)指导迁地保护; (4)对保护工作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文章最后探讨了分子标记应用于保护的发展方向, 如开展长期的种群遗传组成监测、切实应用于保护管理实践、将基因组学等遗传信息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保护策略的制定等, 期望为分子标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随着自然保护区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保护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娱乐需求的双重压力,这使得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以中国东北部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一项选择实验,选取生物多样性、预期游客数量、景区的环境教育设施、门票价格等4个属性,分别采用多项logit模型、随机参数logit模型和潜在分类模型,探究游客在可能存在冲突的管理优先级之间的偏好。目的是揭示游客如何评价保护区不同的管理属性,以及各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和偏好,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指南。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区游客最关注的属性,并且游客对于生态属性的关注度高于娱乐属性。因此,保护区管理者应首先维持并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环境教育作用的娱乐服务。此外,研究发现游客可分为生态友好型和价格敏感型两种类别,不同类型的群体对游览保护区存在不同偏好,女性和年轻的受访者对生态更友好,男性和年长的受访者对价格更敏感。本文的贡献是将某一方面属性价值的描述扩展到涵盖多个管理属性的研究,并为保护区管理中生态与娱乐的权衡问题提供了更具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