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44.
L2[o,r2]上的人口算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LZ〔0,:。〕表示通常意义下的Hilbert空间.在空间L“〔0,1。〕中,人口发展算子A“2’定义如下:定义域。‘A,={。‘·,卜‘·,dP(了) dr一“(r)p(,)〔LZ〔o,:,〕;p(o)_。f犷,,_,.,、:,_、*,_、J_1、*‘_、二。,,、‘,*、‘_、__dp(:)=夕l无(r)h(了)户(,)d了卜对p(1)〔D(A),(AP)(7)=一丝书井三 rJ九一’一“一’J‘一‘一’dT一“(r)P(犷),其中,1。为社会中人能活到的最大年龄,〔;,,12〕为妇女育龄区间,h(1)表示生育模式,k(下)表示女性比例函数,那(犷)表示相对死亡率,口>o为妇女总和生育率.拼(r),k(了),h(了)满足下面条件(I).召(,),…  相似文献   
45.
根据Fuzzy数学原理和三化螟生物学特性,组建了四代三化螟发生动态综合预测模型经对福建省将乐县16年四代三化螟发生期、发生量回报及1995年的预报,拟合率及正确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46.
47.
48.
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结合银染法对14例大肠癌p53基因的第4、第5─6和第7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的研究,结果共检测出6例点突变,而且发现各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存在差异。另外,利用购自ATCC的两个探针 (p53cDNA探针和pYNZ22探针)对大肠癌中p53基因的杂合性失去进行了研究,在14例大肠癌中共检出6例杂合性丢失。将点突变检测结果同杂合性丢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并着重探讨了大肠癌中p53基因失活导致肿瘤的作用方式。 Abstract:The exons 4-7 of p53 gene were examined in 14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y using PCR-SSCP-silver stain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6 cases of point mutation and the mutation frequencies of exon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p53 cDNA and pYNZ22 VNTR were used as probes to examine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of 14 colorectal cancers.6 cases with LOH were found.The results of present research suggest that mutation and LOH of p53 gene are critical events i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There were different kinds of inactivation model of p53 gen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anc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相似文献   
49.
鲇鱼成鱼和幼鱼中含色素的巨噬细胞集结的诱导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超  黄浙 《动物学研究》1996,17(2):153-167
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墨汁以刺激巨噬细胞活动,研究了鲇鱼成鱼和幼鱼头肾、肾、脾和肝中含色素的巨噬细胞集结(PMA)的发生。鲇鱼淋巴样组织中存在巨噬细胞的不均一性,可分网状/纤维状巨噬细胞,梭状巨噬细胞,圆形红色巨噬细胞,圆形黄红色巨噬细胞和含色素的巨噬细胞。注射BSA或墨汁后,头肾、肾,脾和肝中PMA和圆形巨噬细胞的数量最终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过诱导发生实验,表明含色素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