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汾河入黄口夏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河流交汇区日益成为流域生态治理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目的】探明汾河入黄口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汾河入黄口夏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了解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区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次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hgcI_clade。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汾河与黄河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微生物的影响程度不同,p 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汾河入黄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的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剖腹引流的经典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至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位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腹腔出血、胰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效果良好,并发症的低,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BGH患者162例纳入研究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CXCL1、CXCL10和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XCL1、CXCL10与神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XCL1、CXC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CXCL10与NSE、GFAP、S100β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与年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血肿破入脑室、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术后颅内出血再发、CXCL1、CXCL10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DL偏高、血肿体积偏大、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偏低、尿激酶冲管次数偏多、CXCL1偏高、CXCL10偏高是HBG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GH患者血清CXCL1、CXCL10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不良预后。年龄、LDL、血肿体积、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尿激酶冲管次数、CXCL1、CXCL10是HBG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澳门路氹湿地芦苇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生长规律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澳门路毡湿地芦苇氮磷含量变化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芦苇地上部分和地下茎的氮、磷含量都在秋冬达到最大值,在春夏达到最低值,其中叶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37.5和4.0g·kg^-1,最低值为28.0和3.5g·kg^-1;茎中部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4.1和2.0g·kg^1,最低值为11.5和1.6g·kg^1;地下茎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0.2和0.9g·kg^1,最低值为6.6和0.8g·kg^-1。各季节芦苇不同部位的氮、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地上茎〉地下茎。氮、磷没有在芦苇体不同器官或部位之间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35.
丙酮酸羧化酶(PEP)是控制油菜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一个种子的含油量.本研究利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花油5号(H045)克隆了PEP基因片段,并与载体pBI121-B构建了反义PEP基因的种子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激光微束穿刺法将其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目前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36.
丙肝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联合应用靶向丙肝不同复制阶段的药物,即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是药物干预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由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与宿主因子作用介导的,其中病毒的包膜蛋白包括E1、E2,宿主因子包括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膜蛋白CD8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两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D)和Claudin(CLD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肝/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整合素分子(Liver/lymph node specific ICAM-3-grabbing integrin,L-SIGN)和转铁蛋白1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等。病毒的包膜蛋白和这些宿主因子都可以作为靶向丙肝入胞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许多研究表明丙肝入胞抑制剂作为一种新颖和有发展前景的化合物与作用于复制阶段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的治疗丙肝。本文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靶点和靶向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7.
张曙光  庞华  陈武  熊先 《生物磁学》2011,(8):1542-154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22例垂体瘤患者。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并于术后3月均获随访,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属于微侵袭及功能保护性手术,符合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完善手术技巧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胸腰段骨折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胸腰段骨折往往伴发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把握其分型,并制定恰当、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伤员进行救治,恢复椎体的高度、序列与曲度,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近远期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胸腰段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等四个方面的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22例垂体瘤患者。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并于术后3月均获随访,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属于微侵袭及功能保护性手术,符合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完善手术技巧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Human α-synuclein is a presynaptic terminal protein and can form insoluble fibrils that are belie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and Lewy body varia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is paper, in 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α-synuclein fibrils in solution using two different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ing modes: tapping mode and contact mode. In the in situ contact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xperiments α-synuclein fibrils quickly broke into fragments, and a similar phenomenon was found using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n which α-synuclein fibrils were incubated with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0.6 M). The α-synuclein fibrils kept their original filamentous topography for over 1h in the in situ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results provide indirect evidence on how 13-sheets assemble into α-synuclein fibrils on a nanometer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