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制备和标定百日咳杆菌鼠源抗血清国家参考品。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简称《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制备候选百日咳杆菌鼠源抗血清参考品(简称候选参考品),以WHO百日咳杆菌鼠源抗血清标准品(编号97/642)为标准,组织3家单位进行协作标定,并采用热加速试验对候选参考品进行稳定性观察。结果共制备合格候选参考品300支,其外观、水分、分装精度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协作标定结果显示,室内和室间几何变异系数(geometr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均低于20%;经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候选参考品中含PT-Ig G、FHA-Ig G、PRN-Ig G分别为95 IU/m L、917 IU/m L、102 IU/m L,95%可信区间分别为91.7~103.7 IU/m L、900.2~944.5 IU/m L、99.4~106.1 IU/m L;每支安瓿分别含PT-Ig G 19 IU、FHA-Ig G 183 IU、PRN-Ig G21 IU;候选参考品于-20℃放置15个月及37℃放置7 d、14 d、21 d和28 d后,各种百日咳组分抗体的酶标单位值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批百日咳杆菌鼠源抗血清国家参考品均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要求,且一致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百日咳组分疫苗小鼠效力血清学方法的质量控制评价。  相似文献   
92.
河西内陆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西内陆河流域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年和季节ET0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河西内陆河流域年均ET0(700~1330 m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ET0高值区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气候倾向率在-53~-10 mm·(10 a)-1,石羊河流域年均ET0低值区呈微弱增加趋势;研究区各流域ET0年际波动较大,并以临泽为较大的波中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降低.春季和夏季是河西内陆河流域ET0的集中季节,且疏勒河流域一直是四季ET0值最高的地区.研究区ET0气候倾向率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影响河西内陆河流域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风速和最高温度,其中风速是引起疏勒河和黑河流域ET0呈现减少趋势的主导因子,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引起石羊河流域ET0呈现增加趋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3.
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正常人、HIV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血浆以及HIV-1病毒培养裂解液,对其进行HIV抗体、HIV P24抗原、HCV抗体和HBsAg检测,对HIV P 24抗原阳性者进行HIVRNA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基因分型.以NIBSCP 24抗原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样品作为线性灵敏度参考品.经过实验筛选出20份阴性参考品,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线性灵敏度参考品,2份精密性参考品,共同组成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经多家不同的试剂进行标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三次对该参考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由此,初步建立了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将对HIV-1 P24抗原、HIV抗体/P 24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
环境中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阐述了基因工程微生物(GEM)在环境释放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GEM的构建、基因转移、适合度、扩散、转运和潜在的生态影响等,并针对GEM特定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宜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为安全有效地在非受控条件下应用GEM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5.
基于天童地区1954-2009年日序列气象数据,采用周广胜NPP模型,研究了天童地区近60年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常绿阔叶林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天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月参考蒸散量(ET0)在7、8月份明显增加,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和ET0增加趋势十分显著(P<0.001);2)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56年NPP的平均值为12.196t.hm-2.a-1,近60年升高趋势极为显著(P<0.0001);3)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增加20%的情景下,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NPP将升高15.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减少20%的情景下,NPP将降低4.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不变的情景下,NPP将增加5.5%;4)年降雨量、ET0年均值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6.
北京市老年人肝肾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北京市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健康老年人肝肾功能检验项目水平的差异,建立各自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挑选600例60岁以上的北京市健康老人,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三组,空腹采血,采用Modular仪器及原装试剂测定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P(总蛋白)、ALB(白蛋白)、Bun(尿素氮)、Crea(肌酐)、UA(尿酸)水平,结果利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学结果,判断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不同组间水平的差异。同时随机选择371例健康青年,与老年组进行这些项目水平的比较。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AST、TP、UA组间无显著差异;ALT、ALB随年龄增加而下降;Bun、Crea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对老年人群的ALT、AST、TP、ALB、Bun、Crea、UA等项目的参考区间进行初步分析,对现行参考区间的设定提供建议与参考。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神经氨酸酶含量测定参考品。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原液进行还原电泳后,采用免疫印迹,糖蛋白染色,方法初步确定甲流H1N1疫苗原液中神经氨酸酶SDS-PAGE条带位置,切取条带后通过edman N端测序法进行确认。采用Lowry法进行总蛋白定量,SDS-PAGE密度扫描的方法确定神经氨酸酶比例,计算出疫苗原液中神经氨酸酶含量。结果确定甲流疫苗原液中神经氨酸酶在SDS-PAGE中相对分子质量约71 000,对多批次疫苗原液进行测定后,选取神经氨酸酶含量较高的批次进行测定,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046.00μg/m L,神经氨酸酶质量分数11.78%。二者相乘得出该批次疫苗原液神经氨酸酶含量为123.22μg/m L。结论研究成功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神经氨酸酶含量测定参考品,其他毒株生产的流感疫苗也可以参考该方法建立NA含量测定参考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动物室控制微生物污染,维持洁净的方法。方法将屏障系统动物室的乱流空气净化方式进行改进,在乱流室内增加能改变气流方式的无动力的设施,使室内气流改变为单向流动的方式。结果乱流动物室的沉降菌平均为47个,浮游菌平均为154.5个;单向气流动物室内的沉降菌平均为1.5个,浮游菌平均为7个。结论单向流优于乱流。这将为今后我国制定新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环境标准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 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制作16通道的微丝电极阵列,通过内置(参考电极与电极阵列并列排布)或外置(参考电极与地线分别焊接在电极一侧的两端)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观察对比两种电极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放电中的区别。实验大鼠分为内置组(8只)和外置组(9只),检测指标有信噪比(n=8)、放电幅度(n=380)和放电频率(n=54)。结果: 内置与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均可顺利记录出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的电信号;与外置组相比,内置组的神经元电信号具有信噪比高(P<0.05)、背景信号幅度小、受噪音干扰小,和放电幅度大(P<0.05)的优点;锋电位放电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时,内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记录到更高信噪比、更大放电幅度的电信号,为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能力,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中选择9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以1倍、10倍和100倍MIC浓度进行单独或联合作用在肺炎克雷伯菌上,4小时后释放的毒素量。结果:单用或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方案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较小;单用或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诱导中等量内毒释放,中,低浓度是释放内毒素量较大;单用B-内酰胺类药物诱导内毒素量相对比较大。低浓度比高浓度的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更多(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多参考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为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降低药物耐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