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vacizumab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两药联合疗效明显增强(P=0.000)。与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相比,Bevacizumab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VD值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P均0.000)。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下调Bcl-2的表达,两药联合下调作用明显增强。结论: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能增强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类型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131例曾行TACE的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以肝炎后肝硬化类别(乙肝、丙肝)分类,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1,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2,随访观察术后一年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等的变化以及预后。两组研究因素采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随访预后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和一年AST、ALT、ALP、GGT、PT、PLT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一半年、一年远处转移率同组二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组一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8.1%;组二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8.5%,58.9%,两组间同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84;X2=0.183,P=0.669)。结论:TACE治疗PHC安全可靠,对于伴有乙肝或丙肝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预后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27和CD27L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中CD27及CD27L蛋白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查体组相比,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27蛋白含量未检测到明显变化(t=1.760,P=0.082),但CD27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t=39.982,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CD27和CD27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s=0.305,P=0.084)。CD27在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D27L蛋白含量在III期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CD27/CD27L通路与肝癌的恶性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75.
目的:观察中医姑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姑息治疗组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介入治疗组患者予以化疗药介入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医姑息治疗组肝区疼痛改善率为69.6%、疲乏无力改善率为65.9%、食欲不振改善率为59.5%,与介入治疗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近期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姑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有利于为患者赢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影响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58例我院原发性肝癌病人,先通过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经实时验证参数后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并运用Cox回归模型对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和照射剂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35例,总有效(CR+PR)率为82.7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5%、43.10%、27.57%.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和照射剂量可影响3DCRT效果(P小于0.05),肝功能对3DCRT效果(P小于0.05).结论:肿瘤分期、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T)水平,分割方式、照射剂量和效应可影响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CCCL)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等特点,提高对肝透明细胞癌的认识,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等,以避免临床误诊,并评价PCCCL的预后比例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至2010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例肝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质料,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3例均为男性,2例行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1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半年2例过世,1例生存。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透明细胞型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及时手术切除及消融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8.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探讨CyclinE和cdk2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其2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CyclinE和cdk2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CyclinE和cdk2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CyclinE和cdk2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CyclinE和cdk2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CyclinE和cdk2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yclinE和cdk2的高表达,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两者共同表达对于术后病人监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能力下降,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抑制剂p16INK4a是引起胰岛β细胞年龄相关性老化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表明,通过p16INK4a介导的胰岛老化机制可能有如下两个:p38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途径和PDGF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途径,两者均引起p16ink4a及p19ARF表达增加,而损害胰岛细胞增殖.本文综述年龄相关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的潜在机制,从而为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