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七届国际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大会于1990年6月24日至29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大会分为四个大的专题,即基因操作与快速繁殖;形态发生及初生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其中次生代谢产物这一专题有大会报告34篇,展出墙报199篇,笔者之一参加了这一专题的讨论。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2.
1985年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法)检测出甲肝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有甲肝抗原(HAAg)存在,继而又将HAAg阳性白细胞直接种入PLC/PRF/5细胞,分离到两株甲肝病毒(HAV)NJ—3株和H—1株。为了弄清白细胞所携带的病毒究竟仅为吸附吞饮,抑或能在其中复制增殖,我们将分离到的HAV用正常人血白细胞进行体外增殖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运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繁殖时,支原体污染是经常遇到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污染对培养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恶果:改变各种代谢活动致使不能进行培养细胞的正常生化研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迫使二倍体细胞系过早衰老,染色体发生畸变,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永久改变。事实表明:支原体污染虽会降低细胞培养中病毒的合成,但有时也能促进病毒的繁殖,这可能是支原体对干扰素产生的抑制。  相似文献   
44.
目的:在现有二步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高效的分离HSC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循环灌注、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以及胶原酶单独循环灌注法分离大鼠HSC,比较三种方法的细胞获得率、活性和纯度差异。应用0.4%台盼蓝染色判断活性,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纯度。结果: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细胞获得率高于另两种方法,细胞活力高于链酶蛋白酶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三组得到的细胞纯度均高于90%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三种二步酶灌注方法中,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能显著提高HSC获得率,且对细胞活力影响小,不降低细胞纯度,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有利于HSC相关肝脏疾病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人造肉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通常所说的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其中植物蛋白肉已经逐步开始商业化,细胞培养肉采用动物细胞进行培养,与真实肉制品更为接近。文中在分析细胞培养肉本质基础上,探讨细胞培养肉对肉类生产行业、消费者群体以及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在生物伦理学的视角下,研发和生产细胞培养肉有助于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动物福利、减少资源需求、改善肉制品营养功能,并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此外,对于细胞培养肉生产涉及的食品安全、技术滥用、技术监管层面上的伦理风险提出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能从生物伦理学的层面为人造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陶晴  卞晓军  张彤  刘刚  颜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9):3162-3178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不仅可作为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又以其可编程性、功能多样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在生物材料的构建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DNA水凝胶是一种主要由DNA参与形成的三维网状聚合物材料,同时因其保留的DNA生物性能与自身骨架的机械性能的完美融合使得它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兴功能高分子材料之一。目前,基于各种功能核酸序列或通过结合不同的功能材料制备的单组分或多组分DNA水凝胶,已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分子检测及环境保护的研究或应用领域中。文中主要总结了近十几年来DNA水凝胶制备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探讨了DNA水凝胶的分类策略,并进一步综述了DNA水凝胶在药物运输、生物传感、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对DNA水凝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本文旨在探讨趋化因子CCL2在成年大鼠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CMEC)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分离原代大鼠CMEC,用CD31和VIII因子免疫染色鉴定,观察不同时间点基质胶(Matrigel)上CMEC血管形成情况,用real-time 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在血管形成过程中CCL2的表达和分泌情况。结果显示:(1)大鼠原代CMEC分离成功,该细胞具有形成血管能力,成网数和节点数在Matrigel处理后4 h显著增加;(2) CMEC血管形成过程中CCL2和CCR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并且CCL2的分泌量明显增加;(3) CCL2阻断抗体和CCR2拮抗剂均可显著降低CMEC血管形成能力。上述结果提示,大鼠原代CMEC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可分泌CCL2,并且CCL2-CCR2信号通路促进了CMEC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48.
药用甘草组织培养生产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是驰名中外的中药材,有"十方九草"之称,甘草黄酮为其主要成分之一,不仅具有消炎保肝、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药用功效,还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工业生产中。本文介绍了甘草黄酮的种类、组织化学定位,并着重总结了黄酮的组织培养获得途径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甘草黄酮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主要探讨原代心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心房颤动的重构机制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选取1-3 d的SD乳鼠40只,雌雄不限,分离心房、心室肌,胰酶联合EDTA充分消化心房肌细胞,利用心房肌与成纤维细胞的差速贴壁及细胞传代方法纯化心房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房肌细胞。结果:心房肌细胞培养至第3天,可见心房肌细胞覆盖率高达90%,并出现波动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90%的心房肌细胞肌经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经酶化学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出原代心房肌细胞,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及鉴定乳鼠心房肌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