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人肝刺激因子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健康孕妇水囊引产4─6个月龄的胎儿取肝,采用LaBrecque方法提取人肝刺激因子(hHSS)。经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肝DNA法测定其生物活性。表明此hHSS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采用皮下注射CCl4和饮用10%乙醇来制备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了hHSS的保护肝脏作用。结果表明:hHSS可使CCl4-乙醇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的死亡率、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升高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降低。肝组织切片表明:hHSS能减轻肝组织的损伤程度,促进肝细胞再生,并能明显防止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可见,hHSS对CCl4-乙醇所致的慢性肝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大鼠食管胸段和腹段壁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存在于神经束和分支的粗细神经纤维内,也见于外膜丛,肌间丛,粘膜下丛和粘膜肌内。食管肌层内AChE阳性神经纤维多而密集,而食管腹段肌内尤为丰富,肌间神经纤维末梢分布于肌束表面,可能与控制肌纤维活动有关;分布于肌内,粘膜下层和上皮基部的AChE阳性神经中,尚含有内脏感觉神经纤维。食管壁的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内散在有多极形和卵园形的AChE阳性神经元,在食管腹段内数多,而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  相似文献   
53.
慢性缺氧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慢性缺氧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使膈肌SDH活性降低,Ⅰ类纤维极显著减少,运动终板ChE活性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肿胀变性,神经肌肉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终板模电子密度降低;参麦治疗可恢复缺氧膈肌的SDH活性及Ⅰ类纤维数目,显著提高终板ChE活性,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丰富,突触间隙清晰,终板膜电子密度正常。表明慢性缺氧降低膈肌有氧氧化能力,影响其能量代谢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减弱其收缩力,而参安治疗可改善缺氧造成的上述损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质内。IAPP细胞免疫反应强度随生后发育而变化,28天以后趋于稳定。胰腺外分泌部也有散在的IAPP-IR细胞。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5.
用大鼠肝脏门静脉或肝静脉周围的肝细胞来研究葡萄糖和酮体生成的区域分布。肝细胞通过毛地黄皂苷-胶原酶灌流技术分离。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比肝静脉周围肝细胞高2.4倍;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则相反,肝静脉周围肝细胞高出56倍。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内源性葡萄糖合成比肝静脉周围肝细胞高1.57倍。给予刺激葡萄糖异生的底物,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葡萄糖合成则增加1.7-2.1倍。肝静脉周围肝细胞的内源性酮体生成比门静脉周围肝细胞高1.3倍。给予能明显刺激酮体生成的辛酸盐,肝静脉周围肝细胞的酮体生成仅略为增加。我们的结果证实,在基础和刺激的条件下,葡萄糖的异生在门静脉周围肝细胞中优先,而酮体生成仅在肝静脉周围肝细胞占微弱的优势。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采用P-tyr-BSA为免疫原免疫家无得抗血清。将纯化的IgG与HRP偶联,建立了P-tyr-Pr的ELISA法,并测定了正常大鼠肾脏等组织中P-tyr-Pr含量,其分布规律如下:上清中P-tyr-Pr含量高者,其颗粒部分则低,反之亦然;其中肾脏上清中含量远比其它组织(脾、肺、肝等)高。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膜性肾炎大鼠肾脏P-tyr-Pr含量,发现其上清中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大鼠肾脏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8.
卡介苗对枯否细胞生物特性影响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介苗(BCG)是增强肝枯否细胞(KC)抗肝癌细胞作用的最佳免疫制剂之一。本实验是给大鼠BCG后,应用溶菌酶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KC,以图象分析系统测定KC的数量、分布和面积,以细胞分光光度计测定KC溶菌酶活性;分离KC体外受BCG作用后,用ELISA法测定RC的Fc受体表达。结果显示:BCG使KC数量增多一倍,尤以肝小叶周边带为显著;KC体积明显增大,细胞面积增大55.71%,周边带KC面积增大一倍上;细胞溶菌酶光密度增大64.35%;Fc受体表达增强64.82%。上述结果是BCG增强KC抗肝癌细胞作用有关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59.
本文用ABC—GD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大鼠胰腺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法,观察它与胰岛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腺内分泌部(胰岛)。在外分泌部亦有少许分布。大部分胰岛细胞呈GABA免疫反应阳性,集中位于胰岛的中央部。相邻连续切片免疫染色证实GABA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中。外分泌部胰腺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零散分布于腺泡和导管上皮间。本文为进一步探讨GABA在胰腺的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以雌激素含量明确的避孕药物作诱导剂观察了其对离乳Wistsar大鼠性成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给予避孕药后体重、乳腺、阴门、阴道上皮细胞、卵巢、子宫均发生类似人体假性性早熟变化,而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