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6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21.
整合素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肝细胞癌中,整合素β1被报导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目前,对于整合素的表达调控癌细胞机制以及干预其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整合素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可能。首先,对临床肝癌细胞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对TCGA肿瘤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样显示,整合素β1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分期(P=0.019)和预后(P=0.013)相关。通过筛选发现,苯胺嘧啶衍生物X0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细胞穿孔实验结果显示,苯胺嘧啶衍生物X-9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肝癌细胞中外源表达整合素β1可以逆转X-9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而在敲低整合素β1的细胞中,X-9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被消除。因此,鉴定出苯胺嘧啶衍生物X-9可以通过下调整合素β1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2.
本文测定了连续饲喂棉酚达6周的大鼠和小鼠的生精细胞的LDH-X活性。结果表明,棉酚能够明显地抑制大鼠成熟精子的LDH-X活性;而对睾丸LDH-X活性的抑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小鼠中,未发现棉酚对成熟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的LDH-X活性产生具统计学意义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精子发生过程及LDH-X的特殊功能,对棉酚抗生育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不同发育年龄大鼠肝细胞及其溶酶体对急性低氧的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低压舱内模拟高原低氧24h,并与2300m对照组比较,观察不同发育年龄大鼠SGOT活力,肝溶酶体总酸性磷酸酶、非沉淀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及肝重、肝细胞糖原、蛋白和总脂含量的变化。在海拔5000m高度,10天鼠各酶活力、570天鼠总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明显升高;35和75天鼠各酶活力未见显著变化;在海拔8000m高度,各年龄组鼠上述各酶活力均显著升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各组大鼠肝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细胞糖原含量非常明显地减少,35和75天鼠8000m组全肝蛋白含量下降明显,10、35、75天鼠肝细胞总脂累积。上述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低氧致使大鼠肝细胞损伤属一普遍性效应,新生期和老年期大鼠肝细胞耐低氧能力不及幼年期和成年期大鼠。  相似文献   
24.
25.
应用扫描电镜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对上海(海拔10米)的大鼠,5天内从上海急进到海拔3300米的大鼠,由北京引入西宁的子4代大鼠,同高原的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的颈动脉体微细结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高原低氧环境使由低海拔急进到高海拔的大鼠颈动脉体Ⅰ型细胞增生、肿胀、体积增大,胞浆中致密核心囊泡数量减少,线粒体变性肿胀,神经末稍中突触囊泡减少,Ⅰ型细胞表面微绒毛变性脱落;而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未见缺氧损害征象。  相似文献   
26.
高原低氧对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缺氧敏感大鼠颈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钦铭  叶于聪 《兽类学报》1989,9(3):221-225
  相似文献   
27.
大鼠钩吻碱毒性试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8.
钐在小鼠肝脏细胞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rare earth compounds are plasma membrane-impermeable, thus affecting the cells only on their surface. Recently, we found that after repeated injections to mice of large dose of samarium trichloride, a soluble compound of rare earth, samarium aggregates appeared in Kupffer cells and hepatocytes of liv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at observing the route by which samarium enters the liver cells and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samarium aggregates. Samarium trichloride was given to Swiss mice at one dose of 70 mg/kg intravenously. Thereafter, at different intervals from 15 min to 48 h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samarium in liver was traced dynamically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 ray microanalysis. From 15 min to 2 h both Kupffer cells and hepatocytes endocytosed samarium-containing particles and formed phagosomes, in which the ingested particles were progressively concentrated. Besides, the small phagosomes fused with each other. Phagocytosis was especially active in Kupffer cells. During the 4 h to 24 h many Kupffer cells were degenerated and broken. In hepatocytes the phagosomes gathered mostly around the bile canaliculi. Groups of highly electron-dense 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lumen of bile canaliculi, implying the excretion of samarium by bile. At the 48 h, the samarium-containing phagosomies were found still in both kinds of cells in the liver.  相似文献   
29.
30.
大鼠肝癌模型CBRH—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家模  叶红 《动物学报》1996,42(2):166-171
用DENA诱发近交系Wistar大鼠,经三个月后得原发性肝癌,移植于同品系幼鼠,从而建立了 一株染色体众数正常,AEP阳性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命名为CBRH-3,病理鉴定为肝细胞型肝 癌。至今已传至60余代,目前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