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5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首次对仅分布于中国新疆及毗邻中亚细亚地区的、稀见荒漠拟态昆虫--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卵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探讨其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2.
充气和搅动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囊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艳  王小冬  李韶山 《生态学报》2010,30(12):3368-3374
球形棕囊藻生活史中包含游离单细胞和球形囊体两种生活形态,但是实验室中培养的球形棕囊藻经常无法形成囊体。研究通过向培养基中泵入过滤空气,以及给培养基提供不同程度的搅动,研究了充气和搅动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囊体形成的影响。充气和搅动均显著提高了囊体的数量,并且提高了囊体内细胞的生长速率。但是充气对于囊体直径及囊体内细胞密度并无显著影响。搅动则明显的提高了囊体直径和囊体内细胞数量。然而,尽管充气以及搅动有利于球形棕囊藻囊体的形成,但是培养的囊体直径依然小于自然海区中囊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3.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4.
2005年5月,采集了淮河地区颍上八里河集群繁殖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小白鹭(Egrettagarzetta)鸟卵共18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中重金属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所有卵壳样品中均检出一定水平的Cd、Pb和Cr残留量,夜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Pb>Cr>Cd,小白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Cr>Pb>Cd,卵壳中Pb和Cr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但Cd的种间差异显著;在2种鹭卵内容物中,Cr都被检出,在夜鹭卵内容物样品中,Pb只被部分检出,Cd在2种鹭卵内容物样品中都没有被检出,3种重金属在内容物中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2种鹭卵壳中Pb和Cd残留量极其显著地高于卵内容物,但Cr的这种残留分布上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卵壳可用作重金属污染物的指示物,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05.
2005年5月,采集了淮河地区颍上八里河集群繁殖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鸟卵共18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中重金属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所有卵壳样品中均检出一定水平的Cd、Pb和Cr残留量,夜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Pb〉Cr〉Cd,小白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Cr〉Pb〉Cd,卵壳中Pb和Cr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但Cd的种间差异显著;在2种鹭卵内容物中,Cr都被检出,在夜鹭卵内容物样品中,Pb只被部分检出,Cd在2种鹭卵内容物样品中都没有被检出,3种重金属在内容物中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2种鹭卵壳中Pb和Cd残留量极其显著地高于卵内容物,但Cr的这种残留分布上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卵壳可用作重金属污染物的指示物,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06.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107.
魔芋     
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ex Riviere)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可达7.5~25 cm,顶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红褐色;颈部周围生多数肉质根及纤维状须根。叶柄长45~150 cm,基部粗3~5 cm,黄绿色,光滑,有绿褐色或白色斑块;基部膜质鳞叶2~3,披针形,内面的渐长大,长7.5~20 cm。叶片绿色,3裂,第一次裂片具长50 cm的柄,  相似文献   
108.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是我国重要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japonica的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成虫期啃食国槐嫩枝补充营养。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灭幼脲处理的国槐枝条饲养锈色粒肩天牛成虫,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灭幼脲处理对该天牛雌、雄性成虫的取食量、产卵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卵的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卵孵化抑制率最高可达76.32%。解剖发现浓度为0.20mg/g的灭幼脲能够干扰锈色粒肩天牛成虫内生殖系统的正常生长及发育,表现出一系列病变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促奶牛卵泡超数同步发育的方法,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和分子技术评价来自这些卵泡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方法用E2-P4对淘汰的高产奶牛进行联合处理后,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组合的外源促性腺激素处理[FSH12h组,FSH48h组,FSH48h-LH6h组(简称LH6h组),FSH48h-LH26h组(简称LH26h组)]以促进其卵泡超数同步发育;然后从卵泡中回收COCs进行体外成熟,排放第一极体的卵供作优质种牛的体细胞核转移(nucleartransfer,NT)受体,以评价卵的发育潜能。结果E2-P4能成功地诱导奶牛卵巢中产生一个新的卵泡起始波,并能保证卵泡在外源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实现超数同步发育;上述四组不同组合外源促性腺激素处理的卵母细胞衍生的NT重构胚经体内培养7d后,后3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FSH12h组和对照组(P〈0.01);将这些克隆囊胚移植同步发情的受体牛子宫后,仅LH26h组的卵所获得的克隆胚能实现全程发育(直至克隆小牛出生)。经RT-PCR分析颗粒细胞中FSHr、LHr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等mRNA含量变化,以及Western印迹分析其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证实该组卵巢提供的同步发育卵泡为早期闭锁卵泡。结论E2-P4-FSH48h-LH26h组合处理可人为调控牛卵泡的同步发育;处于早期闭锁状态卵泡的卵母细胞具备较高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培养条件对猪卵母细胞IVM、IV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体外胚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了激素存在时间、不同激素和不同血清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共培养体系、精卵作用时间、去除卵丘细胞的方法对猪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猪卵母细胞IVM培养48h,前24h内加入PMSG、hCG,后24h将其去除,卵母细胞总成熟率为79.54%;培养液添加15?S或15%NCS,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79.48%和74.81%;PMSG、HCG和E2配合使用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1.42%.在IVF前用吹打法获得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分别为37.89%和8.54%,精卵共孵育6h或8h的卵裂率(40.52%,37.24%)、桑椹胚率(8.42%,7.85%),以及用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所获得的卵裂率(40.84%)、桑椹胚率(9.53%)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