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91.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SBI)的认知与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预防CRSBI认知与行为问卷"对107名肿瘤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07名护士预防CRSBI知识得分20~105分,平均得分(54.95±14.77)分,平均正确率52.34%。预防CRSBI操作行为得分25~45分,平均得分(39.72±4.26)分。肿瘤科护士预防CRSBI认知情况与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和是否接受过CRSBI的知识培训有关,行为情况与是否接受过CRSBI的知识培训有关。结论应加强肿瘤科护士CRSBI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加强管控,进一步提高肿瘤科护士预防CRSBI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与腰麻对剖宫产术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8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观察组的41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值和神经行为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结果: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胎儿娩出之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的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氧饱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3 d和5 d的神经行为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腰麻都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仅可以维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和神经行为评分无明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8例,包括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68例(良性组)和恶性病变2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超声、多普勒血流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记录影像学特征,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恶性组的超声血流分级2级和3级、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评分4分和5分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SR值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5.6%和95.0%。ROC曲线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91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能有效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直肠癌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择期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0.4μg/kg舒芬太尼、B组:0.5μg/kg舒芬太尼,C组:0.6μg/kg舒芬太尼,观察并比较各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1 min及3 min,各组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上升,A组以上指标依次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基础值上升,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以上指标低于基础值(P0.05);A组、B组BIS值均较基础值下降,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短于C组(P0.05)。A组呛咳率显著高于B组、C组,C组恶心呕吐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0.5μg/kg舒芬太尼能够减轻直肠癌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无苏醒延长,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5.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5日~2019年12月2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 h 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睁眼时间、睫毛反射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血管紧张素 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血流波动及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血流限制(BFR)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男性大学生下肢肌肉及心肺功能影响。方法:2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压组(L组)、高压组(H组),每组9人,受试者大腿近端放置可充气非弹性袖带后分别进行无压力、120 mmHg、180 mmHg,进行2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强度的负重半蹲训练,比较每周3次,共12周训练前后及各组间股直肌、股中肌肌肉厚度(MTH)、相对伸膝峰值力矩(rM)、峰值功率(P)、相对最大摄氧量(rVO2max)、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训练前比较,12周训练后L组和H组股直肌MTH、股中肌MTH、rM、rVO2max、SV、EF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且显著高于训练后C组(P<0.05,P<0.01),而L组与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周120 mmHg或180 mmHg压力下20%1RM强度BFR训练均可有效提高男性大学生股四头肌肌肉厚度及力量并显著提高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血毒清联合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RRT)重症脓毒症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十堰市太和医院重症脓毒症患者1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血毒清组、HHRT组和血毒清联合HRRT组(联合组),每组45例,治疗5 d。治疗前和治疗5 d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指数(CI)]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3组28 d病死率采用c2检验。 结果治疗5 d后,与联合组比较,HHRT组和血毒清组SOFA评分[(4.29±1.17)分比(6.15±1.39)分、(7.03±1.52)分]、APACHEⅡ评分[(11.68±2.12)分比(14.26±3.04)分、(15.17±2.85)分]、血清IL-10 [(36.61±6.50)μg/L比(42.75±7.42) μg/ L、(45.06±8.37) μg / L]、IL-6 [(130.26±41.04) pg/ mL比(169.84±46.75) pg/ mL、(178.36±50.91) pg/ mL]、PCT [(0.87±0.29) ng/mL比(1.96±0.47) ng/mL、(2.24±0.53)ng/mL]、CRP [(34.93±9.71) mg/ L比(51.67±10.32)mg/L、(56.79±11.82)mg/L] 、EVLWI [(4.12±1.38)mL/kg比(5.38±1.69) mL/ kg、(6.04±1.85)mL/kg]降低,而SVRI [(2079.54±124.75) dyn·s·cm- 5·m2比(1865.37±109.38) dyn·s·cm-5·m2、(1796.28±131.75)dyn·s·cm-5·m2]、ITBVI [(1189.40±92.36) mL/ m2比(986.97±75.32)mL/m2、(902.37±68.64) mL/ m2]、CI [(4.26±0.65) L·min-1·m-2比(3.83±0.58)L·min-1·m-2、(3.67±0.53)L·min-1·m-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联合组比较,HHRT组和血毒清组ICU住院时间[(14.82±4.40)d比(17.20±3.47)d、(18.46±4.25)d]缩短(P < 0.05)。 结论血毒清联合HRRT治疗重症脓毒症,对减少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作用,能够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通过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从整体整合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 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的CHF 83例,并选同期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在严格定标、规范化操作下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完成连续递增功率方案的症状限制性CPET,并检测运动中呼吸循环代谢等功能指标。结果: CHF病人CPET核心指标中峰值摄氧量为(14.33±2.69) ml/(min·kg), (44.25±14.74)%pre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42±5.46) ml/(min·kg), (83.88±6.28)%pred。此外,CHF组患者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小值(Lowest VE/VC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HF肺功能核心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百分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收缩压的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心率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在静息和热身状态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运动极限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潮气量在恢复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摄氧量在无氧阈、峰值和恢复2 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氧脉搏在无氧阈、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搏氧饱和在5个功能状态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心源性疾病导致的CHF患者整体功能下降主要源于循环受限,同时呼吸和代谢也有受限。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戊乙奎醚与咪唑安定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前用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病种包括子宫肌瘤、宫外孕、单纯卵巢囊肿)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分别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 (A组)、咪唑安定0.01 mg/kg (B组).记录并比较注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并比较患者注药前10分钟(P1)、注药后10分钟(P2)、患者意识消失时(P3)、手术开始时(P4)、手术开始后1小时(P5)、手术结束时(P6)、苏醒后1小时(P7)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并比较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动脉血乳酸(ABL)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分别注射0.01 mg/kg戊乙奎醚和0.01 mg/kg咪唑安定,结果显示B组患者在给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心率较A组相同时间点心率有显著升高(P<0.05),口干程度VAS评分B组显著高于A组.手术期间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为B组注药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注药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的量明显多于A组,且术后测定动脉血乳酸含量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于麻醉诱导前20分钟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而不致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对患者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0.
巨大右半肝肿瘤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是决定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控制手术过程中出血的技术也是右半肝切除术中的最重要的技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良好的术前评估,术中于第一肝门处选择性阻断支配右半肝的入肝血流,于第二肝门处切断肝右静脉,于第三肝门处切断肝短静脉,在无血条件下用超声吸引刀切除预定的右半肝以及肝断面的处理等。此方法能有效控制手术过程中出血,保证左半肝血液供应,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保证了胃肠道血流的通畅,避免了黏膜屏障受损,全身血流动力学平稳,对其他脏器功能影响小,缩短了手术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