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断指再植手术效果,分析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的临床应用效果价值。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中,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监测再植肢体血运;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监测再植肢体血运。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栓塞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断指成活率以及成活再植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能够无创、实时、灵敏的反应再植指术后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种不良事件的,提高再植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2.
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功能变化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由平原急进高原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218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平原及急进高原24h内的血压、心卒和血氧饱和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功能;根据路易斯湖评分标准将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原病纽(AMS组)和无急性高原病组(无AMS组)。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博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收缩末容积则显著降低(P〈0.05);急进高原后AMS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无AMS组(P〈0.05),每博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低于无AMS组(P〈0.05)。结论:健康男性青年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舒张末容积、心率、每博指数可能作为预测急性高原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正常人左室等容舒张期内的结构和血流变化,明确其各时相及相应的时间周期,为应用心脏同步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通过常规二维左心室血流脉冲多普勒(PW)和组织多普勒(TDI)检查,录取左心室PW、TDI和双声道超声心动图(DCE)图像,将所有受检者等容舒张时间(WRT)分为等容舒张早期(IVRTe)和等容舒张后期(IVRTl)并测量各时相时间间期,测量指标包括:①等容舒张期时间间期(IVRT);②等容舒张早期时间间期(IVRTe);③等容舒张后期时间间期(IVRTl);④IVRTl/IVRT;并计算心率校正后数值:⑤cfVRT;⑥cIVRTe;⑦cIVRTl;⑧cIVRTl/clVRT;⑨测量DCE上二尖瓣血流变化与组织运动时间差(TE-6)。结果:观察分析入选的45例图像,PW曲线上均观测到IVRT内i波存在,i波约占IVRT的1/2,平均值为(49.17±5.37)ms,以i波下降支转折点为t点,可将IVRT划分为IVRTe和IVRTl。84%TDI曲线上观测到IVRT内j波存在,j波约占IVRT的1/2,平均值为(43.13±4.83)ms,以j波形成点为t点,可将IVRT划分为IVRTe和IVRTl。PW、TDI、DCE三组测量指标进行比较,仅有常规PW与TDI所测量的IVRT、IVRTe、IVRTl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PW和TDI测量数值分别与DCE所测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心率后,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其所测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所测IVRTl/IVRT、cIVRTl/cIV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测数值的平均值为(0.50±0.12)ms。经重复性检验证实.DCE测量IVRT各时相时间间期的测量误差较小,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研究发现IVRT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时相即IVRTe和IVRTl,IVRTe内有i波存在,IVRTl内有i波存在,划分点t点大致为IVRT中点。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重症感染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 行CRRT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25例,应用PICCO技术,临测全心舒张未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积(ITBV)、中心静脉压(CV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各参数,于CRRT治疗前、治疗12、24、72 h采集数据;观察治疗前后乳酸、碱剩余、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RRT治疗,未发现相关不良耐受反应;治疗12h时,严重感染患者的GEDV、ITBV和SVRI分别为(626.12±61.42)ml/m2、(649.64±87.18)ml/m2、( 1957.28±139.69)dyne·s·cm-5/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稳定的升高;治疗前后各时点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乳酸水平、碱剩余、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5±1.02)mmol/L、(5.35±0.96)mmol/L、(25.00±3.00)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的容量指标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指导重症感染患者的CRRT容量管理.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影响,为临床治疗CSF提供新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伴有胸病症状,经冠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1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400μg后,3~5分钟内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对比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帧计数,根据CTFC帧计数,评估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400μg后患者冠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帧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改善率达83.3%,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注射硝普钠可安全、有效地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了解外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ICU 2010年1月~2011年8月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例,根据血培养和导管培养结果分为CRBSI组和非CRBSI组,统计CRBSI的发病率、致病菌;比较CRBSI组与非CRBSI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249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例,CRBSI发病率为8.41例次/千导管日,病原菌分布为G+菌4例,G-菌9例,真菌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OR 3.298,95%CI 1.070~10.168,P=0.038)、APACHEII评分(OR 1.137,95%CI 1.067~1.213,P=0.000)、完全胃肠外营养(OR 1.117,95%CI 1.023~1.219,P=0.014)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留置时间、APACHEII评分、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差异,以便为微循环指标更好的应用于运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用Peri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60名不同性别的赛艇运动员(其中男、女各30名)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进行无创测试。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基础值大于女子赛艇运动员,其储备能力小于女子赛艇员,但二者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研究可不必针对性别进行分组,若综合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因子的变化应针对性别这一因素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对移植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I连续观察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移植肝脏形态学变化,肝动脉峰值流速(HAmax)、门静脉及肝静脉平均流速(PVmean,HVmean)等指标,并以30例健康成人男性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在术后2周内肝脏移植组的HAmax低于正常对照组,1周内表现更为明显;术后1周内移植肝脏组的PVmean高于正常对照组,1周后表现不明显;移植肝脏组的Hvmea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周后,HA、PV和HV的血流速度基本上趋于正常。结论:CDI技术对了解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的灌注情况,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酒精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技术,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治疗52例肝细胞癌(肿块直径1.65.0cm),疗程结束后一周,以CDFI及CDE血流显示的有无作为评价PEI早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并行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结果:52个肿块经PEI治疗后,CDFI及CDE示大部分肿块血流信号消失,小部分肿块能检出血流信号,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FI及CDE评价PEI治疗后肿瘤的灭活情况,其敏感性为:50.0%、77.8%,准确性为78.8%、90.4%,Kappa值为:0.486、0.779。结论:CDFI、DE动态监控PEI治疗过程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CDFI、CDE评价PEI结果客观、可靠,CDE可以敏感而直观地显示PEI治疗后肿瘤周边及内部残存的血流信号,对指导PEI治疗、时机及靶目标的选择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xel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CT灌注(CT perfusion)成像理论,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的出现,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尤其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肿瘤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为目的的脑CT灌注成像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