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981.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preference studies of 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 on leaves and stems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revealed that the insect mostly preferred the second leaf for feeding in comparison to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leaf and stems; while the fifth instar nymphs were the most voracious feeders among the life stages, producing themost and largest feeding lesions. The insect preferred to oviposit mainly on stems and very few eggs are found on leaves.  相似文献   
982.
匍匐茎型的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在自然生境中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彼此相连的分株通常受到水流、草食性鱼类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分离或者枝条片断化,片断化的枝条在新的生境中再生进行繁殖。实验模拟微齿眼子菜枝条的片断化来验证假设:微齿眼子菜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无性繁殖能力是否一致,茎段可能有一个最小长度来保证它的存活,并且茎段着泥的方向也会影响它的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成活率、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而且茎段的长度显著影响它们的成活率、生物量,而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克隆株的每株分枝数没有显著差异;直立茎段比匍匐茎段更易成株成活,茎段的长度越长,成活率越高,具有3个节间的茎段成活率接近100%;同时茎段着泥的方向显著影响茎段成活率、所产生抽条的株高以及可产生抽条的节数,对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根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茎段正向着泥有利于它们的成活率、定植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83.
外源Me-JA 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 (Me JA)处理对菜用大豆荚贮藏期间衰老与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和 10 μmol/L浓度的Me JA处理可以降低豆荚呼吸强度、乙烯产生和O- ·2 的生成 ,保持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减少荚内O- ·2 的积累 ,保持豆荚中Vc和叶绿素含量 ,并显著地提高豆荚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木质素的含量 ,减少腐烂的发生 ,从而延长贮藏期。但是 ,用 10 0 μmol/L的Me JA处理会促进豆荚衰老 ,增加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4.
ChaetarthriomycesThaxter,Mem.Amer.Acad.ArtsSci.16:319,1931;Tavares,Mycol.Mem.9:164,1985.Lowerreceptaclewith2ormorecells;appendageaxisunbranched,bearingseriesofsubsessilephialidesaboveperithecium(intypespecies,axisaboveperitheciumseemstohaveabortedandantheridiaconsequentlyareborneonsecondaryaxis);cornercellspresent;peritheciumsimple,1ormore,withoutelongateexternalaccessorycell;onHydrophilidae.Typespecies:ChaetarthriomycesflexatusThaxter.Chaetarthriomycescoelostomalis(Thaxt.)Tav.,Mycol.Mem…  相似文献   
985.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菌绒孢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天门冬柱隔孢Ramulariaasparagi,寄生在百合科Liliaceae文竹Aspargisplumosus上;香茶菜柱隔孢Ramulariarabdosiae,寄生在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上。新记录种是甜苦菌绒孢Mycovellosielladulcamarae。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986.
987.
988.
川东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东獐牙菜是我国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湖南湘西地区是其分布区之一。针对川獐 菜野生资源受到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栽培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自然状态下结实率高,但萌发率不高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休眠期,人工栽培状态下结实率与萌发率均高,而且种子休眠期较短。小苗引种情况与所选择的栽培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泥培,沙培和水培中,以沙培效果最好;高,中,低湿度培养中,以中湿度培养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川东獐牙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9.
西南獐牙菜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西南獐牙菜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并以此讨论了獐牙菜属宽丝组和多枝组的分类等级和系统演化关系,西南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二型起源,腺质型;中层细胞2层;药室内壁纤维状加厚,药壁表皮宿存,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孔子房为3心皮,1室,胚珠12列,故为超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两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次生增殖为5-8个,宿存,比较宽丝组和多枝组的胚胎党性一状表明宽丝组从多枝组中分出是合理的,在系统位置上宽丝组较多枝组进化。  相似文献   
990.
杨君兴  崔桂华  陈小勇 《动物学研究》2002,23(1):14-14,30,60
作者在云南省盈江县采到鱼类标本44号,经鉴定为我国鱼类区系中科、属、种的首次纪录--印度囊鳃鲇(Heteropneustes fossil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