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immune responses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we constructed two recombinant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rBCG) strains expressing an 85B antigen (Ag85B) and 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6 kDa antigen (ESAT6)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fusion protein. Both rBCG strains have the same protein insertion but in a different order (Ag85B-ESAT6 and ESAT6-Ag85B). The cultured supernatant of rBCG strains and the sera from the mice immunized with the fusion protein Ag85B- ESAT6 or ESAT6-Ag85B formed a band with a fraction size of 37 kDa, equalivalent to the sum of Ag85B and ESAT6. Six weeks after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BCG or rBCG, spleen lymphocytes showed significant proliferation in response to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of MTB. Compared with the BCG group, mice vaccinated with rBCG elicited a high level increase of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ies to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in the serum. The T-interferon levels in the lymphocyte culture medium supernatants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the rBCG1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CG immunized group (P〈0.05). Four weeks after vaccination,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M. tuberculosis H37Rv and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the numbers of MTB colony forming units in the spleens and lungs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rBCG immunization groups. Although these rBCG strains were more immunogenic,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was comparable to the classical BCG strain,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rBCG groups (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通过检测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脏病理变化来研究海珠益肝胶囊的保肝功能。结果:海珠益肝胶囊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珠益肝胶囊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佳;海珠益肝胶囊的使用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减少,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海珠益肝胶囊对BCG加LPS诱导小鼠产生免疫性肝炎的模型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HIV病毒包膜蛋白gp120与卡介苗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对人巨噬细胞的破坏能力及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能力的差异性.方法:gp120与卡介苗(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果:gp120与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均可降低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但gp120与卡介苗共同感染巨噬细胞,其存活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gp120与BCG均可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而gp120与BCG共同感染组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量明显低于BCG感染组(P<0.05).结论:gp120感染巨噬细胞可影响巨噬细胞抗微生物的活性,可增强卡介苗对巨噬细胞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卡介苗embC基因缺失株。方法从卡介苗基因组中扩增出embC基因,定向插入自杀质粒p2NIL中,切除embC基因中约1000bp片段使其失活,再定向插入标记片段,筛选鉴定阳性克隆,电穿孔转入卡介苗,筛选重组菌株。结果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成功用于基因打靶的置换型自杀质粒,并筛选成功获得重组卡介苗。结论获得了卡介苗embC基因敲除株,为进一步研究对卡介苗免疫活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大鼠髓鞘碱性蛋白片段69-85(MBP69-85)为单一抗原,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观察其病理改变。方法MBP69-85以生理盐水溶解,与完全福氏佐剂(CFA)充分混匀制备免疫乳剂;雌性Wistar大鼠70只,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者根据免疫乳剂组分的不同随机分为A、B、C组(n=20)。A组:MBP69-85每只50μg+CFA(含卡介苗6 mg);B组:MBP69-85每只25μg+CFA(含卡介苗6 mg);C组:MBP69-85每只25μg+CFA(含卡介苗12 mg)。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MBP及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内部分大鼠在免疫后第12-16天发病,表现为尾部及四肢无力或麻痹、斜颈等,平均临床症状评分为2.38±1.89;B、C组均未见发病;HE染色可见神经组织内炎细胞浸润,血管"袖套"样病灶形成;MBP及N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病变组织内白质脱髓鞘及轴突损伤明显。结论EAE模型建立与免疫抗原的剂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佐剂中的卡介苗含量不是诱导大鼠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模型具有多发性硬化的典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是研究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BCG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 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BCG,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BCG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BCG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BCG后继续培养,含有BCG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 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BCG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天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BCG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卡介苗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卡介苗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卡介苗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卡介苗后继续培养,含有卡介苗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卡介苗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d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卡介苗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发现细菌的sRNA在菌体内和菌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外s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 BCG)菌体和外泌体RNA测序结果,采用RT-qPCR法检测常规培养与缺氧条件下BCG菌体内外sRNA相对表达量,分析菌体内外sRNA谱的差异。结果显示,常规培养时,菌体内丰度较高的sRNA为MTS2823、MTS1338与ASdes,菌体外丰度较高的为Mcr3、MTS2823和AS1890。菌体内受缺氧诱导表达增加的是MTS2823、MTS1338、MTS0997和G2。其中MTS1338与G2的启动子区发现了DosR的结合基序。无论是否缺氧,MTS0997、G2、Mcr7和AS1890在菌体外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菌体内,而C8只在缺氧时菌体外表达增高。研究揭示了BCG菌体内外sRNA表达谱不同,且一部分sRNA在常规培养和缺氧应激时向菌体外释放,同时发现了细菌受缺氧诱导的sRNA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介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化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卡介苗干预组(C组),每组10只。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B组小鼠于实验的第1、8、15天分别给予卵蛋白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开始给予卵蛋白溶液以压缩雾化器为动力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每日一次,每次30min。连续激发7天;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0.025mgBCG,连续3次,距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按B组方法致敏和激发;A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进行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检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出现了明显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上皮脱落、炎性细胞渗出、结构紊乱、PPAR-γ表达下降。卡介苗干预组炎症细胞数下降,炎症反应减轻,PPAR-γ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介苗可通过上调表达PPAR-γ,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可能防止气道重塑,该研究为卡介苗提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分别给豚鼠皮下注射、小鼠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或卡介苗,豚鼠每2周称体重一次,观察6周,解剖检查其病理变化;小鼠也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组和卡介苗接种组的豚鼠体重均增加,疫苗注射局部及各脏器病理改变相似;小鼠接种局部皮肤病理改变也未见差异。结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没有促使卡介苗毒力增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实验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