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目的探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临床诊断为重症感染的患者静脉应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 g/8 h,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转归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应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感染30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达83.3%。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6例,培养阳性率为53.3%,细菌清除率为88.8%,不良反应率为6.7%。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92.
北京市南沙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南沙河是海淀北部地区的重要排水和风景观赏性河道,为全面了解南沙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Hakanson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南沙河表层沉积物各种重金属元素存在较好的同源性,污染程度为:Cr>Cd>Zn>Cu>Pb>Ni.基于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表明,该区域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Pb>Cu≈Cr>Ni≈Zn,其中,仅Cd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除了京藏高速桥河段危害等级较高外,南沙河总体处于轻微的生态风险等级.形态分析表明,Cd的酸提取态含量高,迁移性最强,最容易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其次是Pb和Zn,Cu和Ni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环境危害,Cr产生环境危害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3.
采用qRT-PCR方法对2种(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的胚珠、授粉后10~60d的种皮以及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CCR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从胚珠到授粉后60d,2种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时间(天)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2种美洲南瓜胚珠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裸仁美洲南瓜CCR基因的表达量为有壳美洲南瓜的1.2倍。(3)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高于裸仁美洲南瓜,在授粉后10~60d时,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裸仁美洲南瓜,且分别为裸仁美洲南瓜的1.2~5.1倍。研究表明,CCR基因参与美洲南瓜种皮发育与形成,CCR基因在裸仁美洲南瓜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有壳美洲南瓜,且同一品种、不同组织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与组织木质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美罗培南及胸腺法新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呼吸机辅助美罗培南及胸腺法新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肺部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Interleukin)-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 %,显著高于对照组(85.41 %,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IL-6、IL-10、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08 %,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 %,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美罗培南及胸腺法新用于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罗培南治疗,其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5.
印度洋南赤道流区水体叶绿素a的分布及粒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4—5月印度洋南赤道流区的综合环境调查资料,对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和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层化明显,表层水温较高,营养盐浓度较低。调查海区东部测站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受到来自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和南爪哇流的影响,有高温低盐的特点。叶绿素a浓度在该海区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表层叶绿素a浓度在整个调查海区虽然普遍较低(平均为(0.1220.052) mg/m3),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特征:印度洋南赤道流区中部,叶绿素a浓度较低,站位间分布均匀;东部叶绿素a浓度相对较高,不同测站叶绿素a浓度差异明显.(2)整个调查区域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结构,其最大值分布在60—80m水层,位于营养盐跃层内.(3)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ico级份的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平均为75%,nano级份的贡献平均为20%,net级份对叶绿素a的贡献最小,平均仅有5%. 对比本次调查和在其它海区的研究,表明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属于典型的低纬度寡营养海区,低的营养盐浓度(特别是NO3-浓度)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2004~2005年观察研究了肇庆北岭山地区南草蜥(Takydromus sexlineatus meridionalis Gunther)的生态习性。成体全长(TL)245.104mm,尾长为体长的3.9倍,尾再生能力强。12月到翌年2月冬眠,14℃以下完全入眠,20℃以上陆续出蛰,3~5月为活动盛期。性成熟雌体年产多窝柔性壳卵,每窝2-4枚,卵重0.1773g,长径为8.855mm,短径为6.157mm,孵化期为40天左右,5月出现当年幼体。  相似文献   
97.
AgBiotechReporter2005年22卷1期7页报道:美国密执安大学植物研究室的科学家已鉴定出可控制叶片生长的基因。据称,在先前的研究中,这些科学家已证实,拟南芥菜的生长调节因子(atGRF)基因族,可以编码能在叶片生长中发挥调节作用的因子。最近,他们又发现了GRF互作因子(GIF),及其在叶片生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 (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新生败血症患儿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L-6、GM-CSF、PCT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vs. 80%,P0.05);观察组拒奶改善时间、皮肤颜色及体温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 G高于对照组,血清IL-6、GM-CSF、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美罗培南治疗,其可有效降低血清IL-6、GM-CSF、PCT的表达,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99.
本文系统研究了广西南垌早石炭世巴平组下段丰富的牙形刺,识别出Siphonodella duplicata,S.cooperi,S.obosoleta,S.quadruplicata,S.lobata,S.crenulata,S.sandbergi,S.eurylob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等重要的带化石。首次报道和描述了产自Siphonodella crenulata带下部牙形刺新材料,其中确立一新种:Siphonodella nandongensis sp.nov.Li;一新未定种:Siphonodellasp.nov.A;且修订了Siphonodella trirostrata Druce(1969)的含义。依据上述牙形刺:Siphonodella nandongensis sp.nov.Li;Siphonodellasp.nov.A和Siphonodella trirostrata Druce(1969)发育特征,认为Siphonodella nandongensis sp.nov.Li与Siphonodella sexplicata;Siphonodella sp.nov.A与Siphonodella quadruplicata(Branson et Mehl);Siphonodella trirostrata Druce(1969)与Siphonodella sandbergi Klapper演化关系密切,并确定所描述的化石新材料的层位是Siphonodella crenulata带下部,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为进一步精细地层划分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100.
张萌  李齐激  王雪  杨娟  杨小生 《广西植物》2021,41(7):1082-1089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南烛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三萜及其皂苷,分别鉴定为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mol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4)、1β,3α,11α-trihydroxy-urs-12-ene (5)、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7)、木栓酮(8)、坡模酸(9)、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0)、科罗索酸(11)、齐墩果酸(12)、熊果酸(13)、委陵菜酸(14)。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南烛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8-11,14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