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102.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例数分别为104例和10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手术时间缩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Cobb''s角均缩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患者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折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年龄、CT值、骨水泥注入量有关(P<0.05)。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注入量>6 mL、骨折严重程度为重度、CT值>63HU、骨水泥黏度为低、皮质断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效果相当。其中单侧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而PVP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受到骨折严重程度、皮质断裂、骨水泥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何小瑞 《生理学报》1992,44(2):109-114
我们先前已在麻醉大鼠中用锂清除率方法从全肾水平证实,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icv.HS)引起的利尿和利尿钠反应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本实验用肾小管微穿刺方法从肾单位水平进一步观察icv.HS对浅表肾单位的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近曲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的影响。实验在麻醉大鼠中进行。icv.HS后,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从39.6±1.9nl/min增加至48.8±2.0nl/min(P<0.001);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流量从20.5±1.4nl/min增加至28.4±2.0nl/min(P<0.001);小管液菊糖浓度与血浆菊糖浓度的比值从1.98±0.98降低至1.69±0.05(P<0.0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的近曲小管重吸收分数从49.2±2.2%下降至41.7±1.8%(P<0.001),而近曲小管的绝对重吸收无明显改变。这些结果与用锂清除率方法获得的结果相符合。icv.HS后,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升高,而重吸收分数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可增加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并降低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增加髓袢的负荷,使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增加。本实验结果不能排除icv.HS对髓袢的重吸收过程具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 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 例乳腺肿块进 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 例,非典型性导管 上皮增生(ADH)32 例,导管内癌12 例,浸润性癌28 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 95.83%(46/48),ADH 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 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 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 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 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可获得充分的显露,并为股骨头的复位、固定提供极大方便,损伤相对较小,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3例设为治疗组,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另选取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经随访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经综合评价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此术式具有对骨折部位起到很好的显露及复位稳定等优点,且在治疗效果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式。故此方法安全、有效,不失为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例,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ADH)32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癌28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5.83%(46/48),ADH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应用Dil染色晶体研究罗非鱼脑、脑神经及其视觉传导路的形态分布。方法:罗非鱼6只,体长12.16ctn,进行灌注固定后,在外科显微镜下开颅并确认脑和脑神经根,分别于双侧视神经植入Dil染色晶体。37℃恒温箱放置3个月,待Dil染色晶体扩散后,取出植入Dil染色晶体的视神经和脑,再根据神经走向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il染色晶体在视觉传导路的形态分布。结果:①外科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罗非鱼的脑分为端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并同时观察到10对脑神经。②右侧视神经植入Dil染色晶体后,均可见到标记的右侧视神经纤维,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逐步靠近左侧视神经,进一步行向后内,经过左侧视神经上方,进行完全交叉,形成视交叉,再经左侧视柬连于左侧间脑视盖。结论:罗非鱼的脑分为5部分,脑神经只有10对。罗非鱼视交叉属于完全性交叉,视觉中枢可能位于间脑视盖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分析头侧中间入路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法: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80例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中间组42例与外侧组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间组采用头侧中间入路,外侧组给予外侧入路,记录与随访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吻合后系膜、肠管均无张力;中间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少于外侧组(P<0.05),两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组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侧组(P<0.05)。中间组术后9个月的肠梗阻、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 %,显著低于外侧组23.7 %(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中间组的复发率为2.4 %,显著低于外侧组的15.8 %(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