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冷应激小鼠十二指肠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5-HTIR)细胞的形态、分布位置及数量。结果显示:冷应激小鼠十二指肠内5-HTIR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细胞间,细胞形态多样,除圆形和锥形外,还具有条形和梭形。冷应激小鼠十二指肠内5-HTIR细胞数量(3.83±1.29)与对照组小鼠十二指肠内5-HTIR细胞数量(2.37±1.10)有显著差异(P=0.000)。分析表明,冷应激对小鼠十二指肠5-HTIR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 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检测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术后3周和6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肝脏Gc 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OS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与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观察两组的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率、术后残石率。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残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AOSC患者具有创伤小、愈合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胃液酸度对幽门螺旋菌(HP)的影响,我们对60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HP检查和pH值测定,结果发现:在257例胃液pH≤2.0患者中,HP阳性率为47.5%(112/257),在311例HP阳性患者中,pH≤2.0者占39.2%(122/311);胃液pH≥4.0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HP<4.0者,且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高胃酸环境下HP阳性率较高(为75%),并对其阳性率较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白xuan的消化生理过程,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白x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5-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尤其是盲肠和直肠;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5-HT少,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x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6.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及整装铺片技术,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胃肠道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神经元大小不同,阳性神经节与阳性神经纤维束形成网络;胃肠道不同部位NOS阳性神经元密度有差异,结肠最高,直肠次之.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段,NOS阳性神经元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盲肠间NOS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段之间差异显著.甘肃鼢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与其他已研究动物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7.
陆高参  兰盛  满志玲 《蛇志》2003,15(3):56-56
我院于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经常规治疗 3个月以上的 35例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病人加用多塞平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象 :70例患者均经胃镜确诊 ,排除严重心、肝、肾、青光眼、癫痫等疾病 ,且经严格使用洛赛克 (广东产 )、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 3个月后的 DU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35例。治疗组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40~ 68岁 ,平均 49岁 ;单发性溃疡 2 8例 ,多发性溃疡 7例 ;幽门螺杆菌 ( + ) 2 7例 ,幽门螺杆菌 ( - ) 8例 ;精神抑郁 30例 ,无精神抑郁 5例 ;病程 4…  相似文献   
78.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该病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以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为主,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后遗症较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等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如经消化内镜治疗,经腹腔镜治疗,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及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等。本文就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各种微创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8月到2013年6月间收治的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肿瘤根除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22.96%)(P=0.03),术后2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肿瘤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虽可延长手术时间,提高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风险,但肿瘤根治效果更好,可减少术后复发,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与传统缝合方式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于PD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行PD的60例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贯穿组和传统组,各30例。贯穿组患者均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传统组患者均采取传统缝合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如胰瘘、淋巴漏、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等情况,并比较两组再手术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贯穿组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B级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再手术率、再入院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有利于PD患者术后恢复,且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