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0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502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972.
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对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林分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有两个树种凋落物覆盖的几个杉阔混交林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只有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 ,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这 3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具有凋落物种类最多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最高。除了土壤酶活性升高之外 ,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仅有一种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采用杉木叶凋落物与不同阔叶树种凋落物处理土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凋落物投放量和 (1 5NH4 ) 2 SO4 施用量相同的控制条件下 ,随着投放的凋落物树种组成的增加 ,土壤中 1 5N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 ,而其损失量却随之减少 ;土壤中杉木幼树对于 1 5N的吸收量以及杉木幼树的单株鲜重也随着处理凋落物组成树种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不同树种数量的凋落物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可见随着凋落物树种多样性的增加 ,不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两个基本的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保蓄功能以及保证幼树良好生长等的生态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73.
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根系生态位研究是全面掌握植物群落特性、种间搭配以及生态功能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测度方式、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对于合理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十分必要。将植物群落根系视为“标准地”,分布于每个土体层次的每个径级根系视为“植物种”。根量、根长、根数作为“植物种”的观测变量,仿照群落生态学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根系生态位指数的方法。即将整个研究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一系统中所有植物群落。统一选用指标最大值。在纵向(即相对于指标维的不同指标)用上限效果测度公式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在横向(土层、径级间。简称层径级)进行合并运算,得出层径级根系参数,这一参数定义为层径级根系生态位指数;而将某一群落各层径级生态位指数之和,定义为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指数。从而使区域内所有植物群落间具有可比性。使用这一方法,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生态位垂直空间分布大多数为典型的表层聚积型,表土层0~20cm根系生态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层次。植物群落根系比单一种群或纯林根系具有更高的生态位指数。根系生态位径级分布包括J型、反J型、S型和U型。J型多为粗根一深根型植物群落根系,反J型为细根一浅根型植物群落根系,S型和U型为上述2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根系生态位指数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鲜重生物量、根系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退耕地植物群落根系的生态位指数较为接近天然植被,明显高于农作物根系。青海云杉 中国沙棘、中国沙棘、青海云杉等3种植物配置模式更有利于退耕地植物根系生态位的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有效增加根系生态位、提高根系多方面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74.
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OAA-AVHRR数据中的植被指数(NDVI)和我国气象台站所监测的土壤湿度数据,对我国北方地区的NDV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8年来,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不同区域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土壤湿度在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在下降。ND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华北地区,敏感性弱的是东北地区;对于不同层次的土壤湿度,也表现为同样的区域特点。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敏感性减弱。这种敏感性也表现在不同季节变化上,春季华北地区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影响较大,其次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夏季和秋季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与植被指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西北地区的相关系数最大,而冬季北方地区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975.
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炭矿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炭矿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地区煤炭矿区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包括着重强调煤炭矿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采矿工业的复兴具有重要推进作用,而澳大利亚关于最佳实践的经验对于今后采煤矿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推行生态多元综合治理的土地复垦一修复模式是今后煤炭矿区环境保护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6.
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儿科ICU住院患儿中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研究的580例入住PICU的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常规剂量口服或经鼻饲管给药直至出院,观察2组之间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580例分为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94例,腹泻预防组的发生率为5.2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93%,预防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儿科ICU住院患儿常规加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地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机制认为与微生态制剂具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77.
痤疮皮损内菌群的分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病程长,病变常侵及颜面,粉刺、炎性丘疹、脓胞及痊愈后留下的萎缩性瘢痕对容貌的破坏很大,特别是成年患者大多经历了反复发作的漫长过程,而痤疮却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目前普遍认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皮脂腺管上皮细胞角化过度、脱落,并堵塞皮脂腺管或毛孔,造成皮脂外流不畅,继发细菌感染,所形成炎性丘疹,是痤疮形成的根本原因。近来研究发现痤疮发病与局部微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正常人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即附有细菌,  相似文献   
978.
南方4种草本植物对铝胁迫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植物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不同, 因而对铝毒的耐性也不相同。设置5种铝浓度,进行砂培法处理,研究了4种我国南方红壤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牵牛(Pharbitis nil)、望江南(Cassia occidentlis)、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和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的种子萌发、光合色素、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质膜透性(MP)、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对4种植物的生理特性都有明显的影响。4种植物的种子在10 000 mg·L-1 Al3+处理条件下都不能萌发。2 000 mg·L-1 Al3+处理都不利于4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相比,2 000 mg·L-1 Al3+处理时4种草本植物叶绿素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MP显著增加(p<0.05);脯氨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OD和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铝(80和400 mg·L-1)处理时,牵牛和合萌与对照相比,MP和MDA含量降低,POD和CAT活性升高;望江南的反应与牵牛和合萌的反应相反;光头稗在80 mg·L-1 Al3+处理时,与牵牛和合萌的变化一致,在400 mg·L-1 Al3+处理时,则相反。植物在中低铝处理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叶绿素含量,较低的MP和MDA含量来增加其对铝的耐性。  相似文献   
979.
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动物、植物和人)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它既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药物,也不同于传统中草药,它是以全新的概念、治疗理论为指导的一类新的生物制剂。在作用方式上兼具能消除病因的治疗剂和疾病、症状阻抑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0.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用于血液和原料血浆筛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是迄今为止检测病毒的最灵敏的方法,它可以明显缩短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血源性病毒的传播危险,随着NAT技术在临床检测中应用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经能够满足血液筛查的目的。此项技术已经在欧美等国家的血液中心和血液制品行业得到应用和推广。本文就有关近几年NAT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