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31.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皆为广相型分子。从动物群的组成上看,广西、云南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与我国贵州、北美及俄罗斯等地的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目前归入 Pseudoschwagerina名下的各种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合Pseudoschwagerina地层带化石难以直接对比。根据对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国内、外Pseudochwagerina地理分布的资料,笔者建议选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beedei,P.robusta等 Pseudoschwagerina的典型分子做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划分、对比的首要标准类群,选用P.uddeni和P.robusta分别做为确定Pseudoschwagerina带底、顶界线的首要标准种,以便于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的全球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32.
浙西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棒状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记述了浙江省西部江山县新塘坞地区灯影组(梅树村期)中新发现的矿化骨骼化石——浙江棒(新属)Zhejiangorhabdion gen.nov.。该化石的形态与以往化石类群均不相同,为个体微小的棒状,表面具较复杂的纹饰,不同个体间的纹饰都有一定变化,推测是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的骨棒所具有的特征,代表了一个新的化石类群。新属的发现丰富了梅树村期动物群的内容,对了解具骨骼动物群体在这一时期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泥盆世盔甲鱼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盔甲鱼类(galeaspids)为东亚区志留纪及泥盆纪分布很广的无颌类化石,但迄今为止,中泥盆世的盔甲鱼类还无确切记载。本文记述的盔甲鱼类不完整头甲,为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罗璋同志1975年所采,代表一新属种——近中显眶鱼Clarorbis apponomedianu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广西博白县三滩乡下六司一带的中泥盆世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质泥岩中。1979及1987年,我们曾两次赴化石产地,仅获得一些盔甲鱼类碎片,同  相似文献   
34.
研究证明Paracarinachitids的外骨骼都不是由8个骨板组成,骨片具有清楚的微层构造,表明它们是由叠覆的生长层组成,每个生长节上有一个小刺,在顶端下侧面前端都有肾形缺凹。同一标本上存在顶端部的融合和远顶端部的分节彼此递交的现象表明这种表象上的差异是后期次生磷灰石包裹或腐蚀的结果;其下侧缘融合和下侧面无缝隙的现象说明将Paracarinachites spinus的骨片分成头板、中间板和尾板是没有根据的。骨片表面存在的针状体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它是粘土矿物和磷酸盐针状结晶体而不是多板纲的骨针。凡此强有力地说明Yangtzechiton是Paracarinachites的晚出同义名。根据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特别是叠覆状排列的骨片和孤立的生长节等特征,paracarinachitids 可能与zhijinitids有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同源尚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据此,笔者认为将paracarinachitids 暂置于分类位置未定的具骨片后生动物较妥。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广西荔浦上泥盆统榴江组上部扁豆状灰岩中所含的法门期竹节石2属3种,其产出层位分别为牙形刺化石带的 Palmatolepis crepida带和 Pa.marginifera带。  相似文献   
36.
植物的生殖结构及其本质,在植物(特别是高等维管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分类的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以至常被当作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然而对化石植物而言,生殖结构的发现是相当困难的事,要准确地了解其生殖本质则更困难。不过由于古植物学家们的努力,关于化石植物生殖本质的秘密正被逐渐揭示,工作也  相似文献   
37.
昆明附近早寒武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昆明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和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共13属15种,其中1新属6新种为:QipanshanichnusgyrusLuoetTaoichnogen.etichnosp.nov.,ArthrophycusqiongzhusiensisLuoichnosp.nov.,BifungiteskunyangensisLuoichnosp.nov.,CruzianabeifengwanensisLuoetGaoichnosp.nov.,PalaeophycusbeifengwanensisLuoichnosp.nov.,ArchaeichniumkunmingensisLuoichnosp.nov.。这些遗迹化石均产于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的低能环境,为浅海相的Gruziana遗迹相。  相似文献   
38.
化石文化     
刘晓峰 《化石》1996,(4):2-3
化石文化刘晓峰化石,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资源之一,历来为人类所关注。化石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从中创造和累积了独特的文化──化石文化。-、化石文化的含义化石,是经自然作用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文化是人类在发现、认识、...  相似文献   
39.
通过测定5-唑烷氮氧自由基硬脂酸(5-DSA)标记裸鼠皮肤角质层的ESR谱,研究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100%月桂氮酮(100%AZ)、5%月桂氨 酮/丙二醇溶液(5% AZ/PG)和10%油酸/丙二醇溶液(10%OA/PG)并用对裸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离子导入法处理皮肤后,标记物序参数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增大,表明低密度电流能够引起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排列有序性降低,流动性增大,极性增大;离子导入法与渗透促进剂并用处理皮肤后,序参数进一步降低,各向同性超精细分裂偶合常数进一步增大,表明二者对皮肤角质层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云南元谋小河地区古猿地点的小型猿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悦容 《人类学学报》1996,15(2):93-104
本文记述的云南元谋小河地区古猿地点发现的一种小型猿类。它的牙齿形态比晚中新世的禄丰粗壮池猿进步。而牙齿的某些形态介于粗壮池猿和现生长臂猿之间,它的发现为探讨现生长臂猿的起源与进货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依哺乳动物群的初步研究,其时代稍晚于禄丰古猿地点的时代。鉴于它的形态特征和地史分布,作者将它订为一新属新种:进步滇猿Diano pithecus progressu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