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7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食肉目是经济价值较大,分布十分广泛的动物类群。全世界现存8科89属240种,我国有7科30属56种。我国食肉目动物大约有42种是资源动物,其中有9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犬科现存种类计10属35种,我国分布有豺属 Cuon、犬属 Canis、貉属Nyctereutes、狐属 Vulpes 4属6种。狼C.Lupus与豺 C.alpinus为有害动物,其毛皮虽可利用,但价值不大。赤狐 V.vulpes又名红狐、草狐、狐狸,以其毛绒细厚、色泽鲜  相似文献   
12.
13.
1986-1987年连续两年系统调查了北京地区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和玉米(Zeamays L.)根际 VA 菌根侵染百分率及菌根真菌孢子密度的季节变化。分析了菌根和菌根真菌的发生与几种土壤因子(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土壤 pH 值)和气候因子(气温、积温、土温、光照、降水量,相对湿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葱和玉米的侵染百分率随作物生育期的增长而增加,并以6月和9月的增长速度最快。一年中,植物根际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有二个高峰,分别在6-7月和10月。在北京的同一地区,一年中,几种测定的土壤因子变化很小,因此,认为气候因子对菌根发生的季节变化具有更大的影响。用线性相关和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年中,菌根的发生与积温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蟹类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划线以31°N上下为过渡区,中部以汉水为界,113°E以东则逐步转向黄淮平原区,因此该省不仅是南北的转折,也是东西的交接地带。文中报道了两个新亚种:Sinopotamon denticulatum styxum S.depressum obliquum。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度量指标体系   总被引:67,自引:11,他引:56  
赵景柱 《生态学报》1990,10(2):182-186
  相似文献   
16.
英国城市自然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D.A.Goode 《生态学报》1990,10(1):96-108
  相似文献   
17.
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手段,可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早期胚胎的细胞,由此整合到染色体上,还可通过被整合动物的生殖细胞系传给子代。这类整合外源基因的“新动物”被统称为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按人为意愿设计生产转基因动物,能达到如下若干目的:1)将理想的遗传物质导入动物染色体,以扩大种内遗传变异,迴避有性繁  相似文献   
18.
19.
使用样线法进行马麝粪堆密度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永生  蔡桂全 《兽类学报》1992,12(4):302-305,293
要想精确地调查林栖有蹄类的种群数密度是极端困难的。有时,即使想得到一个相对密度的指数也并不容易。Neff(1968)在J.Wildl.Manage.中指出,由于粪堆的不移动性,在精心设计取样步骤出。一般后,统计粪堆数则可以间接地达到统计动物数量的目的。王会志等(1988)在兽类学报第4期中亦指出。一般在测定密度时,首先需要测定或假设一些辅助性的数值以便于进行合理的计算。然而,如果只假定粪堆数与栖居在这一地区中的动物数为正相关,离开那些辅助性的数值依然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密度的粗略指数。  相似文献   
20.
高进 《化石》1992,(2):32-32
晚元古代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的绝灭是目前所确定的最早的大规模绝灭。其原因尚不清楚,具体的绝灭过程也未见论述。对此本文作一初步探索。埃迪卡拉动物是最早的后生动物,首先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阿第雷德地区的埃迪卡拉附近。这个动物群中的主要动物有腔肠动物、水母类、蠕虫动物、海鳃类、节肢动物及分类不明的动物等(见附图)。与它相当的动物化石在世界各地广为分布,我国陕西的宁强和黑龙江的鸡西也有发现。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生存年代为6—7亿年前,这正是南沱冰期以后与罗圈冰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