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8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栽培稻旱胁迫叶片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衍生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2002年在杭州采用田间断水法栽培,在水分胁迫下,对叶片的卷叶、相对含水量和电导率3个性状进行了评价和QTL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在DH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受数量性状基因的控制;检测到影响这些性状的6个QTL,其中卷叶3个(qLR—1,qLR—5和qLR—11)、相对含水量2个(qRWC—1和qRWC—6和电导率1个(qERC—6)。旱胁迫时,目测卷叶方便易行,适于对大批品种或资源筛选,对抗旱栽培稻品种的筛选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卵巢癌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卵巢癌细胞中TGF-β的信号传导情况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各组分在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采用MTT和活细胞计数方法研究了TGF-β1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HO-8910PM及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应用RT-PCR、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TGF-β/Smads传导通路中各组分的表达和定位以及TGF-β1刺激前后Smad7和P-Smad2定位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TGF-β1对细胞系SKOV3没有生长抑制作用.而SK-OV3细胞表达了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所有已知成分。且3种卵巢癌细胞在TGF-β1刺激后Smad7mRNA瞬时表达增加,Smad7蛋白表达亦增加并由胞核转位到胞浆,P-Smad2由胞浆转位到胞核。结果表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卵巢癌细胞HO-8910、HO-8910PM和SKOV3中是完整的,SKOV3细胞逃逸TGF-β介导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下游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993.
运用表面铺展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tnplex,SC)的电镜技术对一位46,XY,t(11;18)平衡易位携带者性细胞进行SC观察,分析了30个精母细胞(从早粗线期→晚粗线期)中SC图象,这些精母细胞中均显示了1个性二价体、20个常染色体二价体(SC)和1个四价体。对其中的21个四价体配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有20个四价体发生部分异源配对,其中4、14和2个四价体分别发生在早、中和晚粗线期,发生在早粗线期的异源配对是一种直接的异源配对,与以前报道的发生在晚粗线期经联会调整的异源配对不同。并对该患者发生生殖失败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甜樱桃(Prunus avium L.)品种S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流  陈学森  束怀瑞 《遗传学报》2004,31(10):1142-1148
根据蔷薇科S-RNase基因(S基因)高度保守区C2和RC4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ruC2和PruC4R,对甜樱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S基因特异PCR扩增。克隆S基因的扩增片段,核酸序列在GenBank上搜索,确定了4种S基因的核酸序列和大小。结果表明,在琼脂糖凝胶上位置相同的扩增带其核酸序列相同,是同一种S基因。4种S基因扩增片段的大小分别是:S1为677bp,S3为762bp,S4为945bp,S6为456bp。参试的自交不亲和品种的S基因型分别是:红灯、红艳、早红宝石和先锋相同,为S1S3;抉择、红丰和那翁相同,为S3S4;大紫为S1S6;长把红为S1S4;养老为S2S6;自交亲和品种外引7号和斯太拉为S3S4。  相似文献   
995.
免疫相关抗原T细胞表位的鉴定与筛选是疫苗开发的关键之一。目前,基于对天然MHC配体或合成肽与MHC分子结合特性的分析,若干计算机算法已被用于MHCI/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预测。而且,基于对蛋白酶体裂解片段的分析,开发了预测蛋白酶体酶切位点的算法。为进一步证实预测的表位肽在体有效性及免疫原性,若干实验技术也被相继开发和应用。同时,若干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活化T细胞针对表达特定抗原靶细胞的免疫识别和T细胞活化后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产生。该综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蛋白(kukocyte antigen-related prolein,LAR)属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lein tvrosine phosphatase,FTP),它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LAR前钵蛋白在翻译后水平由蛋白水解酶切割成为两个非共价连接的亚基,胞外亚基和磷酸酯酶亚基。胞外亚基的结构类似于细胞粘附分子,由3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和8个Ⅲ型纤粘连蛋白样结构组成;磷酸酯酶亚基含有一个短的胞外结构域、一个转膜区域和两个连续的胞内酪氨酸磷酸酯酶摧化结构域、现有证据表明LAR可与钙粘着蛋白一连环蛋白复台物结合,使β-连环蛋白去磷酸化,稳定钙粘着蛋白-连环蛋白复合物,在细咆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LAR也定位于粘着斑,每与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着;有证据表明LAR通过与α-LIP相关蛋白(α-liprin)结合,每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轴突的延坤。大量的证据表明,LAR能够负向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从临床角度分析,抑制LAR可能台改善抗胰岛素作用,提高Ⅱ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鉴于LAR参与多种信号通路,LAR特异性抑制剂对于研究LAR在体内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郑文华  许旭 《生命的化学》2004,24(3):259-262
特定序列DNA的检测方法通常使用PCR、DNA杂交、连接酶反应等专法。近年来根据不同的啄理又发展出一些新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基于非酶连接反应、分子信号灯、纳米微粒、以及酶抑制剂-DNA-酶(IDE)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简单重复序列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目前简单重复序列再(SSR)4种筛选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介绍SSR标记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及比较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从水稻Ac/Ds插入突变体扩增Ds侧翼序列的最适TAIL-PCR引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非对称交互PCR(TAIL-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从多种生物体系克隆侧翼于已知序列的DNA片段的分子操作中,并极大地促进了反向遗传学研究。但是,可能由于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序列存在显差异,在采用该技术进行转座元件Ds水稻插入突变体鉴定过程中,常因TAIL-PCR反应的稳定性差而影响突变体筛选效率。有鉴于此,根据Ds核苷酸序列设计了分别对应或互补于Ds插入元件两端长度不同的12个特异引物组成32个组合,在大量预试验基础上与6个不同简并性(32~256)的随机简并引物分别组合进行TAIL-PCR反应,较系统地研究了引物特性对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的TAIL-PCR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反应采用长序列特异引物(36~40mer)可显提高扩增特异性,随机简并引物的简并度对反应的影响显。还选择出两个适于从水稻Ds插入突变体基因组高效扩增出Ds插入侧翼片段的最优特异引物组合和最适简并引物。应用本研究结果可显地提高TAIL-PCR技术筛选水稻插入突变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烟曲霉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i4 4是烟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YJ-407产生的一种胞外几丁质酶。通过用真菌几丁质酶保守氨基酸序列与Chi44的N-端序列检索烟曲霉部分基因组序列数据库 ,获得一个编号为contig555的烟曲霉基因组序列 ,可能包含烟曲霉几丁质酶的基因。根据检索结果用RT-PCR方法从烟曲霉YJ-407中克隆到1.4kb的cDNA片段 ,该cDNA的ORF编码一个395个氨基酸的蛋白 ,分子量为43.6kD。对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其它真菌来源的几丁质酶同源 ,而且活性中心与人巨噬细胞几丁质酶高度同源。该cDNA已在E .coliPichiapastorisGS115中获得表达 ,分别获得 43kD和44kD的重组蛋白 ,两种重组蛋白均有几丁质酶活性。与野生酶相比 ,大肠杆菌表达的43kD重组酶及Pichia酵母表达的44kD重组酶稳定性下降 ,说明Chi44的糖基化修饰可稳定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