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和丙泊酚的拮抗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电流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的变化。结果:戊四氮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EPSC值降低;丙泊酚拮抗戊四氮的作用,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少甚至消失,EPSC值上升至加入丙泊酚前的2倍左右。结论:丙泊酚拮抗戊四氮对动作电位和EPSC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用于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52.
大鼠海马癫痫电网络重建中爆发式放电神经元的活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ang WT  Qin XK  Yin SJ  Han D 《生理学报》2003,55(6):663-671
本文探讨双侧海马(hippoeampus,HPC)神经网络中爆发式放电神经元(bursting-firing neurons,BFN)的活动规律及其与海马癫痫网络重建的关系。实验用雄性SD大鼠140只(150-250 g),急性强直电刺激(60 Hz,2 s,0.4-0.6 mA)右后背HPC CAl区(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PDH),同步记录同侧或对侧前背HPC单位放电和深部电图;强直电刺激右前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an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ADH),同步记录双侧前背HPC单位放电。实验共记录了13.8%(19/138)双侧前背HPC的BFN,其中13个为刺激诱发性BFN,6个为自发性BFN。强直电刺激引起的诱发反应包括:(1)ATPDH明显调制同侧前背HPC的BFN,产生规则的节律性爆发式放电,刺激后串内动作电位间期(bursting interspike interval,BISI)减小(P<0.001);(2)AT-PDH引起对侧前背HPC的BFN出现抑制后轻度调制效应,刺激后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增大(P<0.001);(3)ATADH后易化对侧前背HPC的自发性BFN节律,增加ISI(P<0.001)和IBI(P=0.01);(4)ATPDH诱导双侧前背HPC的BFN产生规则的节律性爆发式放电,伴有同步或非同步性网络癫痫的形成。上述实验结果提示,ATPDH沿同侧HPC长轴,跨大脑半球诱发前背HPC单个BFN的形成,其节律性爆  相似文献   
53.
辣椒素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的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Q  Cheng YP  He RR 《生理学报》2003,55(5):511-515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了辣椒素(capsaicin,CAP)对豚鼠乳头状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CAP(30、60、120μmol/L)可浓度依赖地缩短正常乳头状肌的动作电位时程。(2)对部分去极化乳头状肌,CAP(60μmol/L)除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外,还使动作电位幅值和超射值降低,零相最大上升速度减慢。(3)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5μmol/L),则可阻断CAP(6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4)预先应用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VR)阻断剂钌红(20μmol/L),不影响CAP(60μnol/L)的电生理效应。以上结果提示,CAP可能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Ca^2 内流,从而影响豚鼠乳头状肌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孕酮(pfogesterone)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引导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观察孕酮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结果:①较高浓度的孕酮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零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和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使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ERP)延长;②较高浓度孕酮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20缩短;使动作电位时程APD90、APD延长。结论:孕酮具有抑制心室肌细胞Na^ 通道、K^ 通道和Ca^2 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采用耳蜗外淋巴液灌流催产素(OXT),记录由鼓阶电极引导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及耳蜗微音电位(CM)的输入—输出(I/O)函数。发现OXT可在90dB(SPL)以下各声强提高短纯音诱发的CM振幅以及短声诱发的CAP振幅,而当声强高于90dB时CM变化不明显。但在用含氯化筒箭毒(dTC)的外淋巴液灌流以阻断橄榄耳蜗束胆碱能传出控制后,OXT不再引起CM改变,而对CAP的作用在低声强段(<60dB)依然存在。这些结果提示OXT可能调节传出神经对内耳的控制,并可能对外毛细胞(OHC)的运动能力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6.
川芎嗪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电生理和机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观察了川芎嗪对豚鼠乳头肌快反应电位(FAP)、慢反应电位(SAP)及收缩力(FC)的作用。结果表明,川芎嗪(3~100μmol/L)对FAP的复极化50%和90%时程(APD_(50)、APD_(90)及FC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对静息电位(RP)及动作电位幅值(APA)则无明显影响。川芎嗪对组胺、BaCl_2或氨茶硷诱发的SAP的零期除极最大速率(V_(max))、APA、APD_(50)、APD_(90)及FC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RP无明显影响。提高细胞外液Ca~(2 )浓度至3.6mmol/L可拮抗川芎嗪对FC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抑制心肌慢内向电流I_(si)。  相似文献   
57.
程秀臻  赵晓光 《生理学报》1993,45(2):124-129
用自制的jitter数据处理仪配合计算机,采用细胞外引导单纤维动作电位(SF-AP)的方法,观察了家兔在体胫骨前肌SF-AP的特征和在同一运动单位中相邻两条肌纤维重复兴奋时,电位对(potential pair)间隔时间的变异,即颤抖(jitter)。(1)家兔胫骨前肌SF-AP呈光滑先正后负的双相锋电位,其振幅在3mV以上,锋电位持续时间约在1-1.5ms。(2)对7只家兔在体胫骨前肌同一位置引导出来的936个jitter值经自制的jitter数据处理仪及微机统计学处理,均值为31.56μs,百分位数P_(75)-P_(25)为54.99-14.61μs。(3)单肌纤维jitter值的频率直方图多趋于正偏态分布,下限值小于人体骨胳肌正常下限,提示人与家兔骨胳肌SFEMG的jitter值范围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58.
Qi XY  Shi WB  Wang HH  Zhang ZX  Xu YQ 《生理学报》2000,52(5):360-364
实验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正常及缺血条件下,兔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与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稳态外向钾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正常条件下,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与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态有差异,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较短,复极1期后有明显的初迹,动作电位形态是“锋和圆顶”,而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APD较长,并且没有上述动作电位形态特征。这两类细胞静息电位无差异。(2)在  相似文献   
59.
Li CZ  Wang HW  Liu JL  Liu K  Yang ZF  Liu YM 《生理学报》2001,53(2):111-116
应用膜片箝技术记录游离豚鼠心肌细胞的钠通道电流,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心室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和心电图机记录豚鼠的心电图,使用与心肌;细胞钠通道有高度亲和力的海葵毒素(sea anemone toxin,ATXⅡ)改变钠通道开放的动力过程,从三个水平来研究钠通道,动作电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并试图探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的发病机制,结果显示,ATXⅡ使钠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加,钠通道中“长时间开放模式”的开放时间常数增大,动人电位的持续时间APD50和APD50也分别增加了23%和27%,ATXⅡ使动物心电图QT间期延长18.6%,QTc(校正的QT间期)增大18.9%,这些结果提示,钠通道动力过程的变化对动作电位和心电图QT间期有重要影响,钠通道功能或结构的变异可能是临床上部分长QT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9-蒽羧酶(9-AC)对豚鼠以肌动作电位(AP)和L型Ca电流(Lca)的影响。方法:电流钳配合制霉菌素膜等孔方法记录心室肌动作电位,用全细胞式膜片钳(Whole cell recording)技术记录Lca。结果:在低CI^-状态下,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可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延长。9-AC单独使用时对AP无作用,但在ISO的作用下,蛋白磷酸酶抑制剂9-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