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mobilization of body fat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homeostasis in animals. In insects, the adipokinetic hormone (Akh) systemically controls body fat mobilization. Biochemical evidence supports that Akh signals via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called Akh receptor (AkhR) using cyclic-AMP (cAMP) and Ca2+ second messengers to induce storage lipid release from fat body cells. Recently, we provided genetic evidence that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iCa2+) level in fat storage cells controls adiposity in the fruit 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genes, which mediate Akh signalling downstream of the AkhR to regulate changes in iCa2+. Here, we used thermogenetics to provide in vivo evidence that the GPCR signal transducers G protein α q subunit (Gαq), G protein γ1 (Gγ1) and Phospholipase C at 21C (Plc21C) control cellular and organismal fat storage in Drosophila. Transgenic modulation of Gαq, Gγ1 and Plc21C affected the iCa2+ of fat body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lipid metabolism effector genes midway and brummer, which results in severely obese or lean flies. Moreover,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Gαq, Gγ1 and Plc21C antagonised Akh-induced fat depletion. This study characterizes Gαq, Gγ1 and Plc21C as anti-obesity genes and supports the model that Akh employs the Gαq/Gγ1/Plc21C module of iCa2+ control to regulate lipid mobilization in adult Drosophila.  相似文献   
212.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分子RNA,负性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miRNA在个体时序性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器官发育、脂肪代谢等许多生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miRNA的研究证实,miRNA直接或间接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综述了miRNA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13.
将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通过显微注射导入未分化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细胞质,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分化,及其中等纤维——内源波形纤维形态的影响。以注射人IgG和未注射的前体脂肪细胞作为对照,发现注射单抗的前体脂肪细胞呈现以下特征:(1)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经Hoechst33342着染可见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胞内脂滴几乎没有;(2)增殖的细胞数和甘油三酯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波形纤维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微弱,纤维束解聚成短小团块状,分布无序、弥散。上述结果表明,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对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阻滞作用。同时为揭示波形纤维蛋白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形成这一重要生理过程提供了证据[动物学报49(6):807~812,2003]。  相似文献   
214.
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adipocyte factor 1,Pref-1)是一种含有6个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的跨膜蛋白。Pref-1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和人骨骼干细胞分化,促进胸腺细胞发育等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于Pref-1在脂肪细胞分化调控中的研究日渐增多,其在肥胖治疗领域的作用尤其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Pref-1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将其用于肥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5.
白藜芦醇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以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4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猪前体脂肪细胞,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剂染色,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semi-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irt1、caspase-3、bcl-2、bax、p53、NF-κ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后,前体脂肪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伴随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凝集,核质固缩等特征显现,与对照组相比200 μmol/L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 (P<0.05)。凋亡相关基因sirt1、caspase-3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P<0.05),而bcl-2、p53、NF-κB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5)。进一步证实白藜芦醇特异性地增加sirt1的表达活性,而sirt1的上调影响caspase-3和bcl-2家族因子的活性,同时参与调控p53和NF-κB的转录表达。因此,推测sirt1调控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是白藜芦醇诱导前体脂肪细胞凋亡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16.
采用RTPCR、MTT比色法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别测定外源TNFα、胰岛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及脂肪生成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NFα可有效抑制胰岛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抑制胰岛素对转录因子SREBP1c和脂肪酸合酶FAS及ACC1基因转录表达的促进作用,减少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抑制成熟脂肪细胞的脂肪生成,证明TNFα是动物脂肪形成的有效抑制因子。此外,TNFα下调ChREBPmRNA表达,但胰岛素在低糖条件下对其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17.
肥胖与糖尿病的连结点——胰岛素抗性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兵 《生命的化学》2002,22(5):410-412
在研究抗糖尿病新药TZDS的作用机制发现胰岛素抗性蛋白(resistin),它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特异性多肽。在肥胖小鼠中,胰岛素抗性蛋白与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有关。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症中,胰岛素抗性蛋白升高,如果给予胰岛素抗性蛋白抗体则血糖下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得到恢复。这表明胰岛素抗性蛋白可能与肥胖和糖尿病有关,可能为两者之间的连结点。  相似文献   
218.
219.
环状RNA (circRNA)是一种共价封闭RNA,在脂肪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环状RNA ECH1 (circECH1)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Sanger测序和RNase R酶消化法成功鉴定circECH1的稳定环状结构,其在马身猪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功能研究证明,干扰circECH1后,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和MKi67极显著升高(P<0.01),增殖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使用miRDB、miRWalk和RNAhybrid预测circECH1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技术,验证circECH1能靶向结合miR-365-5p。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miR-365-5p会增殖相关基因PCNA和CDK1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增殖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干扰miR-365-5p后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1和MKi67的表达量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