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韦燕 《蛇志》2005,17(2):83-8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肿块20年,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无甲亢病史。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7/9.3kPa,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皮肤潮红、肿胀及溃疡,未见血管曲张,甲状腺右叶触及约8.0cm×6.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颈前区实质性占位。CT:右侧甲状腺癌累及喉及气管上段,诊断为甲状腺癌侵及喉及气管。于2004年11月2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气管、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  相似文献   
22.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杨义民  史明 《蛇志》2004,16(4):71-7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牙龈出血10天,于2004年7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7/10.7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扁桃体不大,牙龈轻度肿胀,见有少量渗血,胸骨下段压痛,心肺(一),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放射导向手术(RGS)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概括了体内γ探针在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和淋巴结(SLN)成像技术中的应用,说明了体内γ探针与药物相结合应用于临床能推动外科技术的发展,改善手术的效果,提高病人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比较1.5T磁共振(MRI)不同序列条件下对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探讨最佳检出序列条件。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初诊为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增强扫描(T1WI+C)、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每个序列检查条件下检出的盆腔转移淋巴结个数及分布。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的"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病理检查结果,应用DWI序列对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95.8%)显著高于T2WI-MRI序列(85.8%)和T1WI-MRI序列(75.0%)(P0.05);DWI序列与T1WI+C序列(90.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阈值法与DWI短径法相比,淋巴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检查妇科肿瘤盆腔淋巴节转移时,采用DWI序列扫描对于转移淋巴结的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其他序列扫描;在进行阳性淋巴结判断中,ADC阈值法和短径法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27.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SLN活检肿瘤阳性的患者需要做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LN活检阴性的患者,不需要做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目前识别SLN的方法包括生物活性染料示踪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联合示踪法,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标记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以及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标记法。SLN活检技术在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恶性黑色素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皆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予以归纳及其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胃癌组织中溶菌酶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97例胃癌和30例手术胃切端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溶菌酶(LZM)表达状况。其阳性率分别为85.6%和66.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LZM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分化癌和粘液细胞癌均显著高于分化型腺癌(P值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性胃癌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5)。在一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性胃癌配对标本中,LZM表达无明显差异性,提示胃癌LZM活性增高发生在淋巴结转移之前。结果表明,LZM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抗原物质引起滤泡的形成:一次投入与多次投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不同方式投入抗原物质,即一次投入与分次投入,并观察了新产生滤泡数,维持的滤泡数,实验用小鼠24 只, 于足底注入铝和钥孔 血蓝素附合物(AKLH), 分一次注入与三次注入组; 三次注入组又分间隔5 日及间隔二周注入。注入后第3 周与第12 周分别取出腘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第三周末观察可见一次投入产生的滤泡多, 而第十二周发现分次投入维持的滤泡数多。可见反应性滤泡的形成, 不仅与刺激物的性状和投入量有关, 而且与投入的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与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8例原发性卵巢癌和30例正常卵巢石蜡切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YAP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非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及转移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YA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卵巢癌腹膜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YAP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非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及转移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YAP蛋白核过表达与组织学分化、残余病灶、复发、腹膜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YAP蛋白核过表达是独立的影响卵巢癌腹膜(OR:5.443;95%CI:2.287-12.950;P0.001)和淋巴结转移(OR:4.477;95%CI:2.059-9.73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YAP基因核过表达与卵巢癌腹膜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