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诱导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诱导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分生孢子形成的一种新技术。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两天的茄链格孢菌琼脂块移接到玉米培养基上,置于日光灯下照射,诱发分生孢子梗生长。然后,再放在18℃下黑暗培养。12小时后,在菌丝块表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成熟的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用蒸馏水洗脱。  相似文献   
22.
柱孢鱼腥藻生长在缺氮情况下,发现其固氮活性增加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氧的敏感性。缺氮生长细胞的乙炔还原活性给氧抑制一半时的氧分压(pO2)是0.5atm.,而有氮生长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0.35atm.。这表明蓝藻有可能通过增加呼吸耗氧而提高了它的固氮酶活性。呼吸作用与固氮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有氮、缺氮还是光诱导固氮酶形成的情况下,其固氮活性均随着呼吸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柱孢鱼腥藻固氮酶的主要防氧手段是呼吸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作者在前两篇文章里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产的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22个种,本文再报道这一地区的尾孢菌属、短胖孢属及色链隔孢属的4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即李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pruni Guo et Liu,sp.Nov.),其模式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该新种与寄生于李属(Prunus sp.)植物上的变红尾孢(Cercospora rubro-tincta)接近,但后者分生孢子梗窄(2—4.5μm),不分枝,曲膝状折点少(0一1个),分生孢子向顶渐狭,不链生,隔膜多(1—5隔),因此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黑腹菌属Melanogaster(黑腹菌科 Melanogastraceae,黑腹菌目 Melanogastrales,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二新种:山西黑腹菌Melanogaster shanxicnsis Liu,K.Tao et Chang和倒卵孢黑腹菌M.obouatisporus Liu,K.Tao et Chang并对中国已报道过的黑腹菌属内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 3ra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 O一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一25(一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 5(一4.0)μm,光滑、1一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O一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 9 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 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 模式:菌株AS 3.4605 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分离自中国的大量掷孢酵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属的掷孢酵母生掷孢子的能力,以及此能力的持久性,发现属间差异很大。此外还报道了142株不同酵母的产厚垣孢子的情况,发现与担子菌有关的4属酵母在接近致死温度时,都会出现特大厚垣孢子如红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布勒掷孢酵母(Bullera),红酵母(Rhodotorula)与隐球酵母(cryptococcus),而属于子囊菌的酵母属(Saccharomyces)则无此现象,从而对某些接近担子菌的酵母又增加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30.
运用核磁共振氢谱(PMR谱) 对各类酵母的细胞壁甘露聚糖进行比较研究,在我国尚无报道,其中某些酵母也尚无文献记载。本文结果表明:1.同菌株的胞壁甘露聚糖PMR谱型的重复性很好。2.同种不同株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多糖谱型也相同。3.所测的二端芽殖酵母中完全型与不完全型菌株的谱型很相似, 如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okera apiculata)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4.某些分类系统上来源较杂的子囊菌酵母如单宁管囊酵母(Packysolen tanophilus)、萤光威克酵母(Wickerkamiaflurescens) 与高糖固囊酵母(Citeromyses matritensis) 则体现了各不相同的谱型。 5.二株分自西双版纳的极为相近的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sp.)其多糖的(PMR)谱型与多糖的组分都彼此相同,有助于对它们的适当归类。这一切证明酵母胞壁多糖PMR谱型相似程度的比较是分类上较有意义的性状,有助于探讨亲缘关系,核实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也有助于对疑难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