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2.
在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相应地,腹膜透析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明确腹膜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尿毒症毒素的积蓄可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指标对于预测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腹膜炎的发生可使超滤量明显下降,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合并症可能通过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炎症水平,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重视病人的尿毒症毒素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与合并症情况,积极防治腹膜炎,将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NSCLC患者(NSCLC组)、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50例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MIC-1、chemerin水平,分析血清MIC-1、chemerin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MIC-1、chemerin水平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MIC-1、chemerin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患者血清MIC-1、chemerin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MIC-1水平与NSCLC患者年龄、目前吸烟、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复发或转移、生存状态有关(P0.05),chemerin水平与NSCLC患者目前吸烟、TNM分期、复发或转移、生存状态有关(P0.05)。高MIC-1水平患者生存率低于低MIC-1水平患者(P0.05),高chemerin水平患者生存率低于低chemerin水平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1、chemerin、TNM分期与NSCLC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结论:血清MIC-1、chemerin水平与NSCLC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可作为早期NSCLC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1例,按照通气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指标、治疗时间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拔管时和观察组通气3h后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收缩压(SBP)和心率(HR)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较低,治疗时间较短,且再插管率、VAP和死亡率较小,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5.
探讨FGFR1、miR-26a、EZH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选择100例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GFR1和EZH2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26a的相对表达量。肺癌组的FGFR1和EZH2阳性率(56.0%和6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和28.0%),而miR-26a在肺癌组(0.6±0.2)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p0.05)。FGFR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吸烟情况有关(p=0.032和p=0.018)。EZH2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和吸烟情况有关(p=0.022,p=0.013和p=0.035)。而miR-26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7和p=0.021)。FGFR1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44.9±4.5)月)显著长于FGFR1阳性患者((39.6±5.4)月)。EZH2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44.7±5.3)月)显著长于EZH2阳性患者((38.5±5.4)月)。然而FGFR1和EZH2不同的是,miR-26a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45.4±6.6)月)显著长于miR-26a低表达患者((39.3±4.6)月)。应用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期多因素分析显示,FGFR1 (阳性)、EZH2 (阳性)、miR-26a(低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分化程度(中-高)和吸烟情况(是)是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FGFR1、miR-26a和EZH2均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是肺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8.
基于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五味子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根据15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对不同贮藏五味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99.96%之间,RSD均小于5%。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_i的最大差异较小为57.5%,TOPSIS法中C_i值的最大差异较大为81.3%,两种结果均显示S4、S3、S1的综合质量较好,五味子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聚乙烯密封袋为外包装存放于阴凉库。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可为五味子适宜储藏条件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以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140例,分析患者病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包括对患者痰液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121株病原菌被分离,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75.20%),革兰阳性菌27株(22.31%),真菌3株(2.48%)。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8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性稍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7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稍低。住院时间(P=0.025)、机械通气(P=0.021)、MODS评分(P=0.019)与血浆白蛋白含量(P=0.013)是老年重症肺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老年重症肺炎主要致病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患者的预后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ODS评分和血浆白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