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22例P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ylori阴性患者50例[HP(-)组],H.pyloriⅠ型感染患者38例[HP(Ⅰ)组],H.pyloriⅡ型感染患者34例[HP(Ⅱ)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10、TNF-α和PIN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不同菌型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并结合ROC曲线对其相应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HP(-)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低,HP(Ⅰ)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P(-)组患者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低,HP(Ⅰ)组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与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10、TNF-α、CD4+T细胞和PINP诊断H.pyloriⅠ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863(95%CI:0.786~0.941)、0.844(95%CI:0.754~0.935)、0.907(95%CI:0.847~0.967)、0.921(95%CI:0.864~0.977)、0.742(95%CI:0.639~0.845),而诊断H.pyloriⅡ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711(95%CI:0.599~0.823)、0.747(95%CI:0.641~0.854)、0.930(95%CI:0.874~0.986)、0.918(95%CI:0.861~0.974)、0.736(95%CI:0.631~0.840)。H.pylori阴性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6,P=0.225),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28、0.367,P=0.007、0.033)。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和PINP水平与PU患者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孙芳菲  张春礼  李小建  韩先伟  李光政 《生物磁学》2013,(24):4638-4642,4662
摘要目的:采用生长因子TGF-β1和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并研究此种韧带样细胞的生物特性。方法:自幼兔四肢骨抽取骨髓分离纯化MSCs并培养、增殖;采用特定浓度TGF-β1(10ng/ml)和bFGF(25ng/mL)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生长因子对MSCs生长、形态的影响,使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使用天狼腥红染色法定量对比MSCs分泌胶原蛋白量。单纯培养和单一因子诱导组作为对照。结果:TGF-β1和bFGF联合使用组,细胞形态优于空白组及单一因子组,细胞增殖率、胶原分泌量也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使用生长因子TGF-β1和bFGF刺激兔MSCs,能够促使兔MSCs定向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对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李青  崔传玉  张冲  郭士勇  张琦 《生物磁学》2013,(34):6653-6656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法洛四联症患儿52例,所有患儿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并于术前、术后3h、12h、48h、1周、1个月和3个月测定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心脏彩超机检查肺动脉跨瓣压差、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右心Tei指数(Teiindex)。结果:①术后3hNT—proBNP水平开始逐渐升高,术后48h达最高,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1个月、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②术后1周,右心功能不全组血浆NT.proBNP水平、肺动脉跨瓣压差、RVEDV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LVEF明显低于右心功能正常组(P〈0.05)。③术后3个月,重度返流组、中度返流组患儿术后48h、1周、3个月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轻度返流组(P〈0.05);重度返流组患儿术后1周、3个月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轻度返流组(P〈0.05)。结论:NT.proBNP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的变化水平与右心功能的变化一致,可以作为评估右心功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以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常见的主要问题,是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吊床假说、盆底整体理论、阴道支持结构的三个水平理论.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最主要的是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手术治疗主要有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0)和全盆底修复手术(PROLIFT)等,这些手术的并发症包括网片暴露、侵蚀、突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将就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状与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7%~10%。在女性不孕症中,输卵管梗阻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又以近端阻塞多见。目前,宫腹腔镜诊断输卵管通畅度已经成为诊断输卵管梗阻胜不孕症的金标准。但是,目前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方法及效果尚未统一,常用的治疗方法不能够对患者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及准确的治疗。宫腹腔镜手术联合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方法是将内镜和介入技术联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足,该方法凭借其可视、微创、并发症少、输卵管再通率高等优点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对女性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常用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病人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分别在麻醉后注射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BIS、Ramsay、心率等镇静指标,并观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BIS术前与术中BIS指数分别为93.8±4.9及65.2±3.6,Ramsay评分分别为2.1±0.5及4.0± 0.8,心率分别为71.5±5.8及60.7± 4.2,上述三项指标术中与术前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与对照组同一时期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血压指标两组组间及术前、术中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6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13.8%,对照组出现5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12.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嘧啶能够有效改善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BIS指标、Ramsay得分及心率情况,能够阻滞痛觉的传导、降低心率,从而起到镇静、止痛作用,且不会带来更多的麻醉应激反应,效果及安全性均有良好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造成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6月的5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军人病例,分别以损伤动作及其机制、损伤时所穿鞋子及发生场地、BMI及雌激素水平、运动前有无准备活动为指标,研究生物力学危险因素、外在环境危险因素、内在危险因素、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结果:ACL损伤动作中军事训练23例,篮球22例所占比例最高(总计77.6%).在所有损伤动作中屈膝外翻38例,跳起落地10例,运动急停7例,暴力扭转3例.塑胶场地发生33例(占56.9%)为四大场地中损伤构成比最高的场地;运动时所穿鞋子类型为运动鞋12例(20.7%)、胶底鞋41例(70.6%)时损伤发生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鞋子.BMI分组中超重者38例(65.5%)占据首位.雌激素分组中损伤一般发生于排卵期前后.神经肌肉因素调查中56例(96.5%)患者运动前未行专业的准备活动.结论:屈膝外翻位,活动中鞋子与地面摩擦力大,BMI指数高,体内雌激素含量增高,没有专业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有关.诸多危险因素中唯有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可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咪唑安定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遗忘效果.方法:将200例ASA 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30分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和0.9%生理盐水2mL.观察用药前后病人镇静情况,镇静分级,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结果:根据Ramsay分级标准对患者镇静程度进行评判,两组患者都能维持5分以下镇静.A组患者镇静程度于切皮后5分钟、手术进行3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镇静程度显著优于B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随访结果发现:A组患者不产生遗忘、不完全遗忘和完全遗忘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0、3%和97%;B组分别为7%、25%和6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顺行性遗忘作用优于B组.结论:给予患者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镇静程度和术后遗忘率.故咪唑安定作为妇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效果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提取和单糖组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取、碱提取、酸提取及酶提取法从大鲵皮肤粘液提取粗多糖,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鲵粘液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表明:碱提取、酸提取、水提取、碱性蛋白酶及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23%、1.54%、1.81%、3.71%、2.19%;碱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UA)、氨基葡萄糖(Glc 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酸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水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al;碱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 N;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粘液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本文为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