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肠道菌群的结构对婴儿肠道系统发育及免疫系统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初的婴儿肠道菌群在母亲子宫内就已经存在并受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本研究从母亲怀孕、分娩、喂养三个阶段综述母婴间的菌群传递,为母婴间菌群传递机制及婴儿肠道菌群对其免疫系统构建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某医院剖宫产的现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整理分析了南京某大型医院2009年共1411名入院产妇的病历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信息、身体状况、产时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院2009年度剖宫产产妇为608人,占总产妇的43.09%。剖宫产产妇的年龄和体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1),既往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入院时多无产兆、宫口未开,且产妇宫高、腹围、胎心率明显较高(P0.05或P0.01)。B超检查也显示,羊水异常(过多或过少)、巨大儿、胎位不正(主要为臀位)以及脐带绕颈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35岁)、入院产兆、胎位不正、产妇腹围过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超重等皆为剖宫产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发现19.24%的剖宫产产妇无临床指征(即社会因素)。结论:该医院剖宫产的比例不低,要根据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剖宫产,尤其要有效控制无指征的剖宫产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和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结合起来在初产顺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初产顺产妇女3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1组(自由体位分娩法组)、A2组(分娩减痛法组)和A1+A2组(两种方法结合组),每组12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①A1+A2组的分娩产程时间低于A1组及A2组,疼痛等级评分优于A1组和A2组(P均0.05);②A1+A2组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A1组及A2组(P0.05);③A1+A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A1组及A2组好(P0.05);④A1+A2组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低(P0.05)。然而以上观察指标A1组与A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分娩减痛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4.
鲸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是生物繁殖自身的能力,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的生成与成熟、受精过程、妊娠、胎儿的发育、分娩等环节。    相似文献   
25.
冯丽爱 《蛇志》2016,(3):324-325
目的研究导乐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及产前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导乐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产程进展顺利,自然分娩率(71.4%)高于对照组(58.7%)(P0.05);而且研究组产后出血率(6.9%)低于对照组(15.9%)(P0.05)。结论导乐护理对初产妇的顺利分娩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也减轻了初产妇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26.
目的:确定腰硬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半数有效剂量芬太尼的效果和副作用,并与蛛网膜下腔注射半数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进行对比。方法:首先,确定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筛选50例符合的产妇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始于25μg,如果镇痛有效,下一病例减少2.5μg芬太尼;如果无效则下一病例增加2.5μg芬太尼。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行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和95%可信区间(95%CI)。第二步,筛选100例需要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入ED50芬太尼组(F组)和ED50布比卡因组(B组),比较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起效时间、产妇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血压心率变化、胎心变化和镇痛全程药物追加次数。结果: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分娩镇痛的ED50为11.5μg,95%CI为3.5-15.4μg。F组镇痛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2.0±3.8)min,两组镇痛的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218),F组需要追加PCA的病例百分率明显少于B组(P=0.018)。F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轻于B组(P=0.018)。两组镇痛方法对产妇的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胎心下降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F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结论: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的ED50为11.5μg,95%CI为3.5-15.4μg。蛛网膜下腔注射半数有效剂量的芬太尼可以提供简便、持久、满意和安全的镇痛效果,并且对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较小,但其所致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疤痕子宫妊娠妇女12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80例)与自然分娩组(40例),观察再次剖宫产的原因与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的指征主要为疤痕子宫(患者拒绝试产)、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等。自然分娩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出血与产后感染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的5分钟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然分娩组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湿肺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自然分娩组的分娩满意度为97.50%,剖宫产组为83.75%,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可行性好,能减少对于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佳,但也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28.
黄献明 《蛇志》2012,(4):372-37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产妇4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的4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在剖宫产率和产程时间两个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和胎心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9.
产后阴道壁血肿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驰 《蛇志》2006,18(4):327-328
阴道壁血肿发生时,血液不能外流,发病隐蔽,诊断易被延误,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产后阴道壁血肿12例。均治愈。现将产后阴道壁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内分泌激素是维持妊娠和启动分娩的重要因素。孕激素是静息子宫、维持妊娠的主要激素,而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和雌激素等激素则与分娩启动密切相关。孕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很多哺乳类动物分娩启动的前提条件,然而有些哺乳类动物包括灵长类在整个妊娠过程包括分娩中均维持着高水平的孕激素,此现象令人费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分娩启动时孕激素同样出现了撤退,但是发生在孕激素的受体水平,主要表现为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比值和孕激素受体转录辅助因子表达的改变。本文比较了人类和其它哺乳类动物分娩启动时孕激素撤退的三种模式,即黄体溶解、胎盘P450c17羟化酶上调和孕激素受体功能改变,旨在进一步阐明人类分娩启动机制,从而为防治早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