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通道大小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F24和F18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8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95例F24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5±19.6 m L,其中5人进行输血治疗;94例F18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3±17.6m L,其中3人进行输血治疗。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结石表面积、通道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24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孤立肾、高血压发生率、结石面积、肾实质厚度、通道数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围手术期出血量显著少于F24通道(P0.05)。结论:孤立肾、高血压、结石面积大、肾实质厚、肾积水轻、通道数量多和手术时间长均会导致经皮肾镜围手术期出血几率和出血量增加,并且F24通道相较于F18通道出血量更多。  相似文献   
62.
用远紫外CD谱研究了湖南产尖吻蝮蛇毒的两个出血毒素(DaHT-1、DaHT-2)的溶液构象,计算得DaHT-1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的含量分别为36.9%、35.5%、27.6%;DaHT-2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分别为23.4%、31.3%、45.3%。随pH的增大或减小,峰位蓝移,酸性条件下的变化比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大。构象单元含量计算表明: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β折叠基本未变。温度和pH对CD谱的影响相似,50℃时峰位蓝移,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EDTA对CD谱影响显著,0.02mol/LEDTA便导致两个出血毒素呈极度的无序状态。EDTA完全抑制,半胱氨酸部分抑制,胰蛋白酶不影响它们的出血活性。  相似文献   
63.
冯丽爱 《蛇志》2016,(3):324-325
目的研究导乐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及产前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导乐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产程进展顺利,自然分娩率(71.4%)高于对照组(58.7%)(P0.05);而且研究组产后出血率(6.9%)低于对照组(15.9%)(P0.05)。结论导乐护理对初产妇的顺利分娩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也减轻了初产妇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内镜与药物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贫血、扩充血容量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咽部麻醉下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疗法(EVL),对照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mg+50 m L生理盐水泵入,兰索拉唑40 mg+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的出血复发率仅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热和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VL治疗肝硬化伴EVB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发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药物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为95.00%、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125例,按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组,以早期行气管切开(发病5 d内)定为观察组,发病5 d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GCS评分、疾病构成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时机为(2.6±0.8)d,低氧血症发生的次数(20.6±5.5)次,镇静药物用量(132.8±23.4)mg,抗生素使用时间(11.2±0.9)d,机械通气时间(153.5±82.4)h,HAP发生率44.6%,病死率23.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有助于降低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死亡率,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栓塞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将3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栓塞治疗,在48 h后评价短期疗效,并随访1月观察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联合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天,3天和7天的大便隐血,并记录患者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短期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阳性,治疗2天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隐血阳性率分别为21.4%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6.66,P0.01);治疗3天后,联合治疗组92.8%患者隐血试验转阴,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5);对照组患者的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5±2.37)天和(7.22±1.98)天高于联合治疗组,其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77±1.98)天和(5.33±2.07)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栓塞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止血,再出血发生率低和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68.
应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DEAE-3 SW Spherogel高压液相层析三步分离纯化程序,从巴西巨蝮蛇毒中获得二个具有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出血毒素Ⅳ—Ⅱ和Ⅳ—Ⅲ。它们在SDS凝胶电泳鉴定时显示出单一的蛋白带。IV—Ⅱ和Ⅳ—Ⅲ的分子量用SDS凝胶电泳测定分别为22,000和23,000,而等电点分别为6.50和6.12。Ⅳ—Ⅱ的最小出血剂量是25微克,Ⅳ—Ⅲ是0.5微克。当这两个出血毒素分别与纤维蛋白原保温时,都具有像胞浆素水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金属Zn。  相似文献   
69.
酶标法观察尖吻蝮出血毒素I对毛细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得到的出血毒素I(AaHI)具有破坏血管系统并造成广泛出血的作用.本文报道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AaHI可以特异地结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膜上,由此推测内皮细胞膜上存在HaHI的受体或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70.
11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桂清  景茹草  侯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541-1542,154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诊治的110例自然绝经1年以上子宫再次出血者的诊刮或子宫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病理结果分别为非器质性病变44例占40%、良性病变26例占23.6%和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40例占36.4%,相关影响因素有IUD 13例占11.8%、高血压22例占20%和肥胖17例占15.5%。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非器质性病变,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内膜越厚、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其中IUD、高血压、肥胖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