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摘要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脓毒症关键通路及诊断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另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两组中12名脓毒症患者和8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利用非数据依赖模式(DIA)进行血清蛋白数据采集,将数据上传至iDEP在线平台分析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基因本体富集分析(GO)、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进而筛选出脓毒症关键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脓毒症组、对照组进行关键蛋白表达验证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键蛋白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690个蛋白,筛选出171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39个蛋白显著下调,132个蛋白显著上调。DEPs富集的核心通路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该条通路中的血清激肽释放酶 1(KLKB1)在脓毒症组的表达水平为(121.80±55.63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0±57.1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1,P=0.000)。根据ELISA结果进行脓毒症诊断ROC曲线分析得出,KLKB1蛋白诊断脓毒症的 AUC(95%CI)为0.759(0.594~0.923)。结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为脓毒症免疫途径的重要通路,KLKB1具有较好的脓毒症诊断特性,可能是脓毒症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开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120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n=58,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组(n=62,自体输血),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CD3+、CD4+、CD4+/CD8+高于异体输血组,CD8+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出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输血组出院时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TBI开颅手术患者,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2例剖宫产孕妇,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联合组、常规组,各86例。常规组采用那屈肝素预治疗,联合组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术前、术后5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术前、术后1 d、5 d大小腿腿围;术前、术后1 d、3 d、5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联合组DVT发生率3.49%较常规组11.63%低(P<0.05);术后5 d联合组PT、APTT、TT较常规组高,FIB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5 d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 d、5 d联合组大小腿腿围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 d、3 d、5 d联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那屈肝素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缓解下肢肿胀,减轻术后疼痛,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复制起始调控是真核生物复制调控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细胞生长调控的核心问题.对SV40病毒和酵母体系的研究为阐明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机制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提供了线索.目前,与DNA复制起始有关的多种蛋白质因子(如核蛋白P1,DNA单链结合蛋白,DNA聚合酶α,增殖细胞核抗原等)的作用机理逐渐明朗,周期依赖的调控特点得到了证实文章着重介绍了DNA复制起始在细胞周期中的两个调控点及各种周期蛋白在该点的作用,文中还涉及复制起始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立铨   《广西植物》1981,(4):31-33
<正>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我国有杜鹃花650多种,云南是该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据初步统计我区有44种之多,占全国本属种类的6.7%,分布遍及全区各地。杜鹃花种类多,花色鲜艳,花期较长,形态多样,有“花中王”之称,可作庭园绿化、美化,是很有经济价值的观赏植物。杜鹃花含有杜鹃醇等多种成份,对镇咳和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有好疗效。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单位曾做些引种栽培工作,但大多数种类还是处于野生状态。我们于1980年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蓝光延缓绿豆离体叶片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绿豆幼苗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到12d龄时,剪下第一对叶片,漂浮在水面,以蓝光荧光灯照射叶片,用白光和黑暗为对照。蓝光处理可延缓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促进气孔的开放.维持SOD活性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延缓了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大。因此,我们认为,蓝光可以延缓绿豆幼苗离体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7.
天然抗凝血酶多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过程与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人们从多种途径出发去寻找抗凝血药物,其中从天然吸血动物体内提取抗凝血物质并克隆其基因进行人工表达是一重要的方法。本文对业已发现的13种天然抗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的结构及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天然抗凝血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癌胚抗原(CEA)、天冬酰胺内肽酶(AEP)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切除102例胃癌组织蜡块标本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胃癌患者标本切缘的癌旁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EA、AEP在胃癌组组和癌旁组织的关系,且记录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CEA、AE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癌旁组织高[47.06%(48/102)比3.33%(2/60),55.88%(57/102)比1.6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AEP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程度、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EA、AEP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中CEA、AEP的表达均呈现正相关(r=0.217,P=0.010)。结论:CEA、AEP在胃癌患者组织中有明显高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且两者有相互协同效应,本研究也为胃癌预后判断、靶向治疗等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连续血液净化患儿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86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的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使用寿命以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28d死亡率(2.33%)比对照组(9.3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9,P=0.357)。治疗后研究组APTT(31.61±1.26)s、FIB水平(6.61±1.80)g/L较对照组的(27.92±1.44)s、(5.58±1.72)g/L明显更高(t=12.646、2.713,P=0.000、0.008)。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0级人数占比(93.02%)相比对照组(76.74%)较高,而Ⅱ级人数占比(0.00%)相比对照组(9.30%)较低(x2=4.440、4.195,P=0.035,0.041)。研究组穿刺部位出血等级为0级人数占比(93.02%)高于对照组(74.42%),而Ⅱ级人数占比(0.00%)低于对照组(9.30%)(x2=5.460,4.195;P=0.019,0.041)。研究组管路、滤器使用寿命(18.73±7.74)h、(20.84±8.01)h相比对照组的(14.57±6.88)h、(16.20±7.15)h均较长(t=2.634、2.834,P=0.010,0.006)。治疗后研究组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为(4.72±1.39)、(3.22±0.82),均低于对照组的(8.30±1.44)、(5.11±0.94)(t=11.729、9.936,P=0.000、0.000)。结论:阿加曲班抗凝应用于连续血液净化患儿中的疗效相比普通肝素抗凝更佳,且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能够降低滤器或管路凝血发生风险,同时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增加管路、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开放性输血,研究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48 h后、72 h后的止血率。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疗效、再出血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Blatchford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研究组治疗24 h后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的止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 h后Blatchfor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PT、APTT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可迅速止血,有效防止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同时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