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41.
王爱平  郭洁 《蛇志》1999,11(4):49-50
目的 比较尖吻蝮蛇毒降纤酶及白眉蝮蛇毒降纤酶降凝血因子 的作用。 方法 选用 1个厂家生产的以尖吻蝮蛇毒为原料的降纤酶及 2个厂家生产的以白眉蝮蛇毒为原料的降纤酶分别治疗 1 7例、 4 0例、 31例急性脑梗死。用降纤酶 1 0 u加入 0 .9%生理盐水 2 5 0 ml中 ,静脉滴注 ,1 h滴完 ,每天 1次 ,共 3天 ,每次用药前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 。 结果  2种白眉蝮蛇毒降纤酶降纤作用不明显 ,尖吻蝮蛇毒降纤作用明显且迅速。用药前 Fg为 4 .0 4± 1 .2 g/L,用药 1次后 Fg降至 2 .1 1± 0 .6 g/L,P <0 .0 1。 结论 尖吻蝮蛇毒降纤酶降纤作用明显优于白眉蝮蛇毒降纤酶。  相似文献   
42.
血管的完整性对机体的血液运输至关重要。当血管受损时 ,纤维蛋白在伤口处聚集血小板形成血凝块而止血。通常认为 ,凝血酶对血小板的激活是通过与其表面表达的蛋白酶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 (protease activatedGprotein -coupledreceptors ,PARs)而实现的。圣佛朗西科加利福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的CourtneyT .Griffin等报道 ,在胚胎发育中PAR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 ,PAR1缺陷的胚鼠有近半数在妊娠中期因出血不止而死 ;若用内皮细胞特异的启动子使PAR1表达 ,则会减…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相似文献   
46.
优选了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的冻干工艺。通过电阻法测定共晶点,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预冻温度、主要干燥温度、主干燥时间、解析温度与真空压力等进行研究以优选冻干工艺,得到最佳的冻干工艺:-40℃预冻1.5 h;主要干燥温度从-40℃升温至-33℃,再从-33℃升温至0℃,总耗时36 h,真空压力为30 Pa;解析温度维持在35℃,真空压力为5 Pa,于终点测试压力无变化时结束。由于该工艺冻干出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符合《中国药典》3部该项下的质量要求,经验证该冻干工艺能够应用于人凝血因子Ⅷ制剂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以10 mg/d,观察组予以20 mg/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炎症因子、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达标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33.3%,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4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所有患者血浆CRP和TF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CRP和T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FP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对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血友病A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患者血液中先天缺乏凝血因子FⅧ。用于血友病A基因治疗研究的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病毒载体,主要有逆转录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及腺相关病毒载体等。非病毒载体主要有质粒、脂质体、转座子等。文章拟对血友病A基因治疗各载体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含有B区缺失型(△760aa-1639aa)人凝血因子Ⅷ(B domain-deleted human FⅧ,BDDhFⅧ)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使其稳定表达人凝血因子Ⅷ。方法:将BDDhFVIII基因片段插入pcDNA4/v5-his空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测序正确后电转入HepG2细胞,经Ni-NTA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凝血因子Ⅷ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持续培养获得稳定表达BDDhFⅧ蛋白的细胞株。结果:经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均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4/v5-his-BDDhFⅧ成功构建,在转染HepG2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人凝血因子Ⅷ可以在HepG2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凝血因子Ⅷ的稳定细胞株,并能在HepG2细胞表达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50.
王晴川  刘广芬 《蛇志》2002,14(1):13-16
1 血友病病人的呼救  血液凝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 ,涉及1 2个凝血因子和多个调控蛋白。在本世纪初 ,由Schmidt,Hammarsten和 Morawitz等发现了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和凝血活酶等 4个因子(图 1 ) ,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成为一个统治了近 5 0年无人敢于怀疑的经典理论。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血友病人这 4个因子均正常 ,却出血不止 ?对血友病的治疗自然也是束手无策。试用种种离奇的经验疗法 ,包括局部涂贴巫婆药酒 ,人乳 ,新鲜鸽肉 ,人血湿敷 ,甚至局部烧灼 ,抹酸 ,涂抹煤焦油和局部结扎等 ,前者虽无效但亦无害 ,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