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回顾了当前国内外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的研究现状,分析了3 种生产力模型( 气候相关模型、过程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 在应用于全球和区域生产力研究时的长处及不足:气候相关模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比较多,但计算的只是潜在NPP;过程模型着重于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过程,但过于复杂,模型中的参数不易获得;光能利用率模型因为可直接利用遥感数据成为NPP模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对国内NPP的研究及遥感手段在NP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2.
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趋势与可持续性,对于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碳源(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斜率估计、Hurst指数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陆地NPP的变化趋势与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全球陆地NPP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呈现低纬高、高纬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点。约48.79%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NPP得到了改善,其中显著改善的面积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8.45%,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和中部、亚马逊河流域西部、刚果盆地、欧洲南部、印度半岛西北部、中国黄土高原;轻微改善的面积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40.34%,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中南部、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大陆东部。(2)各气候带NPP变化趋势和突变点表现为:热带、亚热带、极地带的NPP呈不显著下降趋势(R2=0.111,P=0.176;R2=0.144,P=0.120;R2=0.002,P=0.854),热带无明显突变点,亚热带突变点为2015年,极地带突变点为2005年;干旱气候带的NPP...  相似文献   
973.
李茜  王晖  栾军伟  高丙  王一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23,43(12):4984-4994
林分生产力通常会随着树种多样性增加而增加,但不同营养级生物多样性以及树种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生产力目前尚不清楚。以亚热带不同丰富度和树种组成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功能性状、遗传三个维度的树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探究了中国亚热带人工林树种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分生产力随树种功能多样性(FD)(P<0.001)、比叶面积群落加权均值(CWM-SLA)(P<0.01)、树种系统发育多样性(PD)(P<0.05)和土壤真菌多样性(PDF)(P<0.01)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解释了林分生产力总变异的12.86%、6.80%、3.67%和3.08%。FD和CWM-SLA可分别通过增加土壤真菌、细菌多样性而间接提高林分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高水平林分生产力的基础,树种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自上而下的级联效应在调节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4.
根据森林和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林冠叶片(叶群体)生长和死亡规律及数学生态学的原理,得出了叶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和平均叶龄之间的关系。一般表达式为P=│1nlx│·B/x(式中Pn为叶年净生产量,lx为特定叶龄的存留率,B为叶生物量,x为平均叶龄)。当林冠叶片达到平衡时,Pn=0.693·B/x;存留率为36.8%,成为目前用平均叶龄计算叶年净初级生产量的形式。本文证明了后一种特殊形式之所  相似文献   
975.
固氮蓝细菌束毛藻(Tricodesmium)是海洋中丰度最高的固氮微生物,贡献了约42%的海洋生物固氮,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氮源,驱动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网,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海洋中“新氮”主要贡献者,束毛藻是一种不产生异形胞的丝状固氮蓝细菌。因为生物固氮的关键酶固氮酶对氧气十分敏感,一般固氮蓝细菌通常产生异形胞或采用夜间固氮的方式进行生物固氮,避免氧气对固氮酶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束毛藻具有一套独特的生物固氮体系,能够使同一藻丝在白天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并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束毛藻生物固氮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精密调控机制,对拓展固氮微生物尤其是海洋蓝细菌固氮机制的认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6.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温达志,杨思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姜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1)BioproductivityandDryMatterTransferofTussah-FeedingOakForest¥WenDazhi(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inica,Guangzhou510650),YangSihe(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A-cademiaSinica,Shenyang110015),JiangBo(InstituteofSericulturalScience,Fengcheng,LiaoningProvince1131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1):5-10.ThepresentstudydealswiththebioproductivityanddrymattertransferofChineseTussah-feedingoakforestinhillyareaofe  相似文献   
977.
农业系统生产力(ASP)的量化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系统生产力(ASP)的量化及其现状分析卢进登,韩纯儒(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00094)QuantificationofAgrosystemProductivity(ASP)andAnalysisonitsCurrentSituationinCbina¥.LuJin-deng;HanChunru(Bei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fBeijing100094).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2):21-22.BasedonabriefanalysisontheformationprocessofASP,itsconceptisdescribedandanintegratedindi-catorforitsquantification—ASP2isputforwards.Fromthose,theASPlevelsinvariousregionsofChinaareanalyzedand8levelsaredividedbyusing.Hierarchicclusteringmethod.It’s:clarifiedthatAS-PIisamore  相似文献   
978.
种群自然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增长力rc是两个描述种群增长的综合指标,但目前对于这两个参数在概念及使用上存在着一些混乱.本文就rm和rc及与其有关参数的含意、使用范围、各种计算公式的优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79.
锡林河河漫滩草甸群落的结构与生产力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锡林河河漫滩主要草甸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构成规律、地上植物量、群落间生态关系的研究表明:1)踏头草甸以中间型荸荠(Eleocharis intersita)、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巨序剪股颖(Agrostis gigantea)和湿中生杂类草共同建群,其地上植物量为445.64gDM·m-2,是该区草原群落的2—4倍;密花凤毛菊(Saussurea acuminata)杂类草草甸的地上植物量为3584.50gFM·m-2(鲜重);马蔺(Iris lactea)杂类草草甸的地上现存量为1444.02gFM·m-2(鲜重)。2)与该区草原群落相比,草甸群落或没有单种建群植物,或单种建群植物的作用不很突出。说明了草甸优越的生境可满足多种植物共同充分生长。3)河漫滩不同草甸群落的排序表明:在积水生境中沼泽植被的外围、较为湿润的地段上分布着以莎草科植物为主的莎草(苔草)草甸;中度湿润的地段分布着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禾草草甸;而相对较干的地段分布着以双子叶植物为主的杂类草草甸。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