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成年态南丰蜜橘试管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成年态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kinokuni’(Tanaka)H.H.Hu]的快速繁殖技术,对其试管茎尖微嫁接育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好的砧木是苦柚种子苗,以腹接方式的成活率最高。嫁接苗接种在MS+GA3 1 mg L–1+蔗糖75 g L–1的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转入光周期下培养,嫁接成活率达67.78%。不同移栽基质对嫁接苗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嫁接苗与成年态南丰蜜橘再生芽在形态和POD、CAT及SOD同工酶分子表达上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通过试管茎尖微嫁接技术可保持其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在湖北的试验表明,猕猴桃春季嫁接以切接法较好,夏秋季嫁接则以单芽枝腹接法较好;嫁接后采用遮阳网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但对出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本实验在种公牛站精液生产过程中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方法 ,制作性别化冷冻精液 ,结合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实验。根据精子DNA含量存在的差异 ,利用荧光染料与精子DNA结合 ,通过蔗糖溶液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出和鉴别出牛精液中的X与Y精子作为抗原。经与小鼠免疫后 ,制成H Y抗血清IgG ,再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析测表明 ,获得了具有一定纯度和工作效价的阳性抗Y精子的H Y抗血清IgG ,H Y抗血清对性别化精液冷冻前 ,解冻后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配种受胎试验结果表明 ,性别化冷冻精液在获得与正常冷冻精液相似的情期受胎率的同时 ,对后代性别比率有显著影响 ,奶牛产母犊率可达 60 7% ,比自然产母犊性比率理论值提高 1 0 7个百分点 (P <0 0 5 )。  相似文献   
74.
探索适宜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种子超低温保存的条件,为桃儿七种子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支撑。以桃儿七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硅胶干燥法、自然阴干法及浸泡法获取1.6%、9.6%、20.9%、30.5%的4种不同含水量种子,并通过直接冷冻、缓慢冷冻及玻璃化冷冻3种方式对其进行超低温保存,同时测定超低温保存前后桃儿七种子生活力及其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含水量的桃儿七种子经3种超低温冷冻方式保存后,种子生活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含水量为1.6%、9.6%和20.9%的桃儿七种子经缓慢冷冻后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种含水量的桃儿七种子经超低温保存后,其种子内可溶性糖和总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而种子内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含水量为1.6%和9.6%时降幅较小,丙二醛含量在含水量为1.6%和30.5%时呈上升趋势,而在含水量为...  相似文献   
75.
松突圆蚧冷冻试验及其潜在地理范围北界的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受冻死亡者身体上出现深色的斑带.在同一时间处理下处理温度与松突圆蚧存活率存在明显的 S 形曲线关系 sin~(-1)(2S-1)=A+Bt.3~24小时的冷冻试验可得处理时间与致死中量的回归方程 Lt_(50)=-8.5165+2.6043lnh.-10℃下24小时,99%以上死亡.预测松突圆蚧潜在的分布北界为北纬32~33°之间.  相似文献   
76.
PMA-qPCR法检测冷冻基质中非可培养状态(VBNC)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为冰鲜产品及肉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致病性强,危害严重,出入境运输及加工的肉食品常采取冷冻冷藏的处理手段来防止微生物污染及生长,以保持食物新鲜。而残留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从而构成潜在的风险隐患。【目的】建立可用于冷冻食品中VBNC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将大西洋鲑鱼1:10匀浆,加入终浓度为6.6×10~5 CFU/mL的副溶血性弧菌,-20°C分别诱导10、20、30和50 d。建立实时荧光PCR技术(qPCR)方法,测定其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利用PMA-qPCR法对不同冷冻时期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同时与qPCR、平板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qPCR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阴性参考株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9.8 CFU/mL;重复性好,C_q值的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下;标准曲线为y=-3.272x+45.310,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96,定量范围为1×10~2–1×10~9 CFU/mL。在低温诱导10-50 d后,qPCR法的C_q值在26.32-27.34之间,与诱导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叠氮溴化丙锭(PMA)-qPCR法的C_q值则从诱导前的26.43逐步上升到38.84,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死菌的数量在显著上升。经过比较及统计,PMA-qPCR检测的活菌数均高于平板培养法测出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PMA-qPCR特异性及灵敏度高,能有效抑制对死菌的扩增,同时能克服传统平板培养法对VBNC的漏检缺陷,可方便、快捷地用于冷冻食品中受损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检测。  相似文献   
77.
银杏G86-1优良株系嫁接繁殖许成琼,李锋,韦霄,傅秀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GraftingpropagationofGinkgobilobaLl.Gui-86-1¥Xu-Cheng-Qiong;LiFeng;WeiXiaoandFuX...  相似文献   
78.
白介素-1β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观察了人重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束缚冷冻应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外周给予IL-1β后能防止胃粘膜损伤的形成,呈剂量依从关系。IL-1片段163-171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无明显影响。但巯基物质耗竭剂N-乙烯顺丁烯二酰亚胺(N-ethylmaleimide)能部分阻断IL-1β的作用。应激3h后胃粘膜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巯基含量明显降低,而IL-1β能防止巯基含量的下降。IL-1β也能减少应激造成的胃粘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olondiayldehyde)的含量。提示IL-1β能明显减轻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内源性巯基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9.
PP333对玉米试管苗生长的调控(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4mg·L-1的PP333明显提高玉米试管苗的形成率,抑制试管苗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系的发育,使试管苗生长健壮,移栽入土后成活率显著提高(由对照的30%以下提高到85%以上)。PP333(2~8mg·L-1与6-BA、NAA组合使用可延长试管苗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80.
庞程  李瑞高  梁木源  李洁维   《广西植物》1989,9(1):77-81
本文报道猕猴桃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和不同分类群的砧木试验结果,猕猴桃最适宜的嫁接时期是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嫁接方法以切接为好,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同种和同一分类群的砧穗间有良好的亲和力,嫁接均有较高的成活率。不同分类群间嫁接效果较差,如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嫁接于中华猕猴桃砧木上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均比嫁接其它分类群为砧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