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6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5818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0 毫秒
2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的一种绿藻门植物-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植物体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最小,细胞质比较丰富,含有较多的各种细胞器,液泡体积较小,中层细胞具有很大的中央液泡,细胞质成为贴壁的薄层,各种细胞器结构仍清晰可见,内层细胞极度液泡化,细胞质呈现退化状态,周生的片状叶绿体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穿孔,使叶绿体呈网孔状外貌,叶绿体主要由许多成对的类囊体组成,叶绿体上往往有几个蛋白核,蛋白核经常被1或2条类囊体穿过,呈现分隔状,本文也报道了泡状饶氏藻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内微管的结构特征,根据泡状饶氏藻的类囊体形态与Ulva mutabilis非常相似以及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特征,它与石莼科植物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属于绿藻门中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报道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花粉外壁透射电镜资料,与杉科各属花粉特征做了比较,根据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水杉花粉外壁由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组成,外壁外层由昆密联结的颗粒层和分布稀少的乌氏体组成,后者表面具小刺及不明显的纵向小沟,外壁内层具有十分清楚的片层状结构,由10-15片组成,全部片层均具三层壁结构,最外面(靠近外层)的几片,三层型结构特别清楚,明晰。有的三层型结构层中间的白线松散,形成三根极细的白线。  相似文献   
24.
中国青冈属花粉形态及其与栎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25.
中国四种藓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在苔藓植物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藓类植物染色体的研究方 法,首次报道了我国4种藓类的染色体数。研究材料均取各种藓类的幼嫩孢蒴。 本文对孢子 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Mitt.) Saito.n=14, 陕西绢藓Entodon schensianus C.Mull.n=10十lm, 尖叶走灯藓Plagiomni- um cuspidatum(Hedw.)T.Kop.n=6, 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Hedw.)Spruc.n=10。 其中的前两种藓类为首次报道。并对后两种藓类的染色体数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27.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的体长约0.6mm,腹部长度约0.3mm.雌蜂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生殖腔、受精囊及三种附腺)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成熟的卵巢由两条多滋式的卵巢管组成.两条成熟卵巢的端段细长,扭卷成一条疏松索,基部膨大,内脏贮存大量卵粒.成对的侧输卵管较短,分别开口于生殖腔后方的两侧,中输卵管缺如.受精囊呈梨形,开口于生殖腔后方.雌性生殖系统三种附腺中,第一种附腺是成对的,呈锤状,分别连接于生殖腔前方两侧;第二种附腺,腺体呈球状,其前端以短曲的小管通进膨大的贮腺囊,贮腺囊端部成柄状的弯曲小管,连接于产卵管的基部开口处.第三种附腺的腺体呈棒状,前端为细长的小管,开口于第二种附腺贮腺囊的前端.雄性生殖系统由成对的睪丸,输精管、贮精囊、附腺及单一的射精管组成.蛹的早期到后期至成虫期睾丸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28.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29.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2叶)叶位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随叶位上升而渐趋复杂化,果穗叶最为显著,向上又趋简单,具体表现为基粒片层的数目随叶位上升而增多基质片层和基质也随之增加,果穗叶最多,向上又趋减少,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它叶位。  相似文献   
30.
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的一种绿藻门植物-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植物体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最小,细胞质比较丰富,含有较多的各种细胞器,液泡体积较小,中层细胞具有很大的中央液泡,细胞质成为贴壁的薄层,各种细胞器结构仍清晰可见,内层细胞极度液泡化,细胞质呈现退化状态,周生的片状叶绿体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穿孔,使叶绿体呈网孔状外貌,叶绿体主要由许多成对的类囊体组成,叶绿体上往往有几个蛋白核,蛋白核经常被1或2条类囊体穿过,呈现分隔状,本文也报道了泡状饶氏藻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内微管的结构特征,根据泡状饶氏藻的类囊体形态与Ulva mutabilis非常相似以及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特征,它与石莼科植物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属于绿藻门中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