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前列腺素E1(PGE1)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92例CMVD患者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47例)及常规治疗组(45例)。PGE1治疗组给予PGE1静脉注射,10μg/次,一日一次。常规治疗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一日一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天。通过治疗前后各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PGE1对CMVD的治疗效果。结果:PGE1治疗组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的5个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的满意程度、疾病认识)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此外,PGE1治疗组患者血清TM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调(PGE1治疗组18.25±7.84 vs常规治疗组23.1±9.11,P0.05),血清SOD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GE1治疗组78.23±18.61 vs常规治疗组71.01±19.1,P=0.07)。结论:PGE1能够缓解CMVD患者的心绞痛状态,提高CMVD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TM水平、保护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选取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记为病变组,另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肾血流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hs-CRP、VEGF水平,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变组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最低速度较对照组降低,病变组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病变组血清hs-CRP、VEG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hs-CRP、VEGF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hs-CRP、VEGF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通过联合检测血清hs-CRP、VEGF,从而有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3.
东部发达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部发达区面临水土流失、生态廊道阻断、栖息地破碎化等生态问题。识别重要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水资源安全和土壤保持3项指标进行生态用地识别,结合GIS技术进行生态用地评价,以高等级生态用地作为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缓冲区和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生态安全格局由源地、廊道和缓冲区共同构成。研究区内高等级(非常重要)生态用地面积比例为22.97%;将面积大于10 km~2的高等级生态用地提取为源地,生态源地的面积比例为19.17%。(2)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了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其中生态缓冲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52%,潜在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构成为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别占廊道总面积的31.82%、19.06%和17.27%。(3)通过叠加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源地、生态缓冲区图层,识别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冲突区域,总面积为603.84 km~2,占源地与缓冲区面积总和的4.38%,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太湖周边。  相似文献   
84.
张世文  卜中原  沈强  杨邵文  胡青青  周妍  罗明 《生态学报》2019,39(23):8920-8929
遵循“防源、控流、治汇”理念,以粤北南岭大宝山矿区作为风险源,以所在流域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主要阻力因素,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区域生态阻力面;利用Jenks自然断点法,分析生态修复优先级,提出分区治理重点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阻力系数处于9-32之间,各评价指标的阻力面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其阻力值呈现出东南部大,西北部小的空间格局;长期的矿业开采污染了流域生态环境,且距离矿区越近的区域生态修复的优先性越高。将研究区分为4个优先级区,各区修复优先性依次为Ⅰ区 > Ⅱ区 > Ⅲ区 > Ⅳ区。Ⅰ区重点在于治水,提高pH、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Ⅱ区重点在于河流治理与治土,确保污染减排,增强拦泥库的废水调节。Ⅲ区、Ⅳ区核心在治土,逐步改善土壤条件。研究结果为修复项目在时空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以Tusscher提出的人体心室单细胞计算模型为基础,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的方法,构建一个心室壁组织的二维网格模型。通过修改细胞的离子通道参数,仿真了正常生理条件下和Brugada症状下三类心室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心电图波形。结果显示:Brugada症状下的心电图波形有明显的J波出现,ST-段抬高甚至T波倒置。这与临床医学上的报道基本符合,本研究为用计算机仿真建模研究Brugada综合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217例疑诊或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88.4%,阳性预测值为77.1%,阴性预测值为82.9%。结论:简便、易行及无创的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8.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成年6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GF在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L4-6段脊髓,HGF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各板层神经元,尤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在DRG中,HGF免疫阳性物质可见于以大、中型为主的神经元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HGF通过与受体c-Met结合可能在神经再生及突触可塑性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探析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应用冠状动脉心脏介入治疗(PCI)联合尼可地尔的临床疗效及对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86例CHD合并R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 两组均实施PCI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组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24 h肾功能指标(Cys-C、NGAL)、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 (IL-6))、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IN发生率(2.33%)、MACE率(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13.9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CI治疗前Cys-C、NGAL、hs-CRP、IL-6、cTnI、CK- M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ys-C、NGAL、hs-CRP、IL-6升高幅度、组cTnI、CK- 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 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CHD合并RI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心肌损伤,预防CIN发生。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体位下输尿管硬镜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头高臀低组与水平位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硬镜手术治疗,头高臀低组给予头高臀低截石位,水平位组给予水平截石位,记录与随访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头高臀低组碎石时间等围手术指标少于水平位组(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水平位组的86.4 %(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假道形成、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感染等总发生率为4.5 %,低于水平位组的25.0 %(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较术前1 d低(P<0.05),头高臀低组低于水平位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头高臀低组的复发率为2.3 %,低于水平位组的13.6 %(P<0.05)。结论:相对水平截石位,头高臀低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硬镜手术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也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