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5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为了探索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动态关系,选择小麦感病品种,在河北省典型麦田安装冠层温湿度监测仪进行观测试验,同时进行大气温湿度的对比观测,得到田间冠层和大气逐时温湿度与白粉病系统调查病情资料,通过分析小麦白粉病流行速度与冠层、大气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日界限温度累计时”概念,建立了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白粉病流行速度的温湿度气象等级指标,并建立了基于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短临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白粉病流行速度预测模型.利用所建指标进行2009年、2010年回代检验,符合率分别为67%、84%,2012年实际测报,符合率为87%;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综合预报准确率达88%.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与模型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同时为小麦白粉病气象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和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62.
炭角菌科部分类群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肉质真菌相比,大多数炭角菌科真菌的子实体结构和质地使其在自然环境中保持长久,不易腐变,这有利于记录该科采集物的分布信息,基于过去长达25年对该科的深厚工作积累,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地理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将Caco-2细胞模型的改良研究特征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便于相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在实际研究中更科学有效的利用该细胞模型。方法:概述了近年来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相互作用、代谢及在药物剂型开发中应用情况,并查阅有关改良研究的文献,总结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的改良方法。结果与结论: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究中有良好的吸收、代谢规律。其中包括通过基因重组、基因敲除或化学物质诱导改变转运蛋白表达和细胞内的代谢酶,增加私液层可以通过加入私蛋白或细胞共培养方式来完成,将培养周期缩短,增加药物溶解性与减少非特异性结合等。这些改良使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生理条件,Caco-2细胞模型是药物体外研究十分稳定且良好的方法,能够使其在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及高通量筛选中发挥及其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高等动物细胞核主要由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期,细胞核呈现去装配和再装配等动态变化.在细胞分裂间期,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细胞核的外周结构,为遗传物质在染色质和核仁中的代谢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转运,在细胞增殖、分化、个体发育和细胞衰老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高等动物细胞核膜和核纤层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5.
中职教育发展正在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型,对中职学生学业 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本研究采用河南省109所中职 学校调研数据,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成绩作为结果变量,在控制了学年初 基线成绩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模型方法分析了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 响。结果发现: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层面的差异可以解释学业成绩总变异的67.96%,学 校层面的差异可以解释32.04%。在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层面,学生的学业基础、准备参 加对口高考、毅力品质及其家庭关注度对学业成绩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学校层面,学 校规模对学生成绩有正向显著影响,课后机房开放、课堂管理失范对学生成绩有负向 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上二叠统长兴组顶部出现的群体珊瑚Waagenophyllum sp.是我国所发现的最晚的古生代群体四射珊瑚之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微生物岩直接覆盖在它上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成为这两种不同的生物沉积的分界线,它们各自具有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二者之间为突变关系。在珊瑚层生态系统中的群体四射珊瑚及重要成员真核藻类如裸海松藻、假蠕孔藻等在微生物岩生态系统中完全消失,后者以底栖微生物群落为主,共生生物组合面貌与珊瑚层中的生物组合面貌截然不同,微生物岩生态系的生物个体小型化也是主要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67.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性皮肤疾病,为了探讨新型小分子化合物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抑制剂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采用了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分别进行口服及外用给药,并取尾部皮肤制作病理切片,计算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及外用给药组小鼠尾部鳞片颗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小鼠颗粒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颗粒粗大且染色较深,细胞分界清楚,细胞核及核仁明显,但是各实验组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口服给药及外用给药组小鼠内脏器官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该新型小分子化合物FLT3抑制剂能使小鼠尾部鳞片颗粒细胞显著增多,而且口服和外用制剂均能有效拮抗银屑病,并对小鼠内脏器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0.
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杜加依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通量塔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水热垂直变化和CO_2交换特征,进一步比较了冠层界面湍流碳通量、植物冠层储存碳通量及净碳交换量,探讨了不同时间和垂直空间序列下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温湿廓线与CO_2交换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上方大气稳定度生长季的6—9月为中性(z/L=0.009),非生长季为不稳定(z/L=-0.449),全年总体呈不稳定水平(z/L=-0.194);冠层界面上气温垂直变幅小于5℃,随高度呈递增趋势,湿度垂直变幅超过40%;地-气碳通量呈秋冬小春夏大规律,年碳收支高于干旱区平均水平,为-0.026 mg CO_2m~(-2)s~(-1),表现为碳汇;垂直空间尺度上垂直温湿度差与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Net Ecosystem Exchange)拟合较好,温度拟合结果为R~2=0.7350(P﹤0.01),湿度拟合结果为R~2=0.3627(P﹤0.01),水热变点分别为5%和1℃,而季节尺度上温度拟合结果较好,温度拟合结果为R~2=0. 5221(P﹤0. 01),湿度拟合结果为R~2=0.1716(P﹤0.01),变点为55%和18℃。生长季较小的冠层垂直温差有利于杜加依林对大气CO_2的吸收,而冠层高湿环境则会抑制杜加依林对CO_2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