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4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藏马鸡鸣声的音图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毅  彭基泰 《动物学报》1995,41(2):223-226
  相似文献   
992.
993.
细胞骨架的运动变化是一个多蛋白和多步骤参与的复杂过程。研究表明,环状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调控多种细胞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骨架重排过程及其介导的细胞分裂、迁移、分化和黏附等。然而,另有文献报道,细胞骨架纤维排列首先通过影响信号通路中蛋白激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行为。该文结合课题组的实验结果就细胞骨架和cAMP信号通路互动效应调控细胞行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明确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结果】在集宁市落叶松尺蠖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在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孵化,6月中下旬开始入土化蛹,成虫于9月初羽化、产卵。在温度为20℃,RH=70%的条件下,落叶松尺蠖幼虫期(19.96±0.86)d,预蛹期(3.93±0.95)d,蛹期(108.4±13.17)d。蛹分布于树干基部30~90cm范围内,深度4~8 cm。雄虫在6:00—8:00及12:00—16:00羽化,早于雌性,雌虫在20:00—24:00羽化,羽化若干小时后可交尾,交配持续时间20~260 min,可多次交尾。20℃下交尾雌虫寿命为(5.56±1.47)d,雄虫为(3.95±0.95)d,产卵量为(162.2±69.9)粒;不交尾雌性为(8.03±2.90)d,雄性为(4.38±1.59)d,产卵量为(164.1±81.3)粒,但卵不能孵化;15℃条件下不交尾雌雄寿命分别为(14.48±6.67)d,(6.64±1.76)d,产卵量为(145.7±76.8)粒。【结论】落叶松尺蠖危害期短,蛹期较长,雌雄成虫羽化时间有差异;温度和交尾对寿命和产卵量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明莫高窟优势病害昆虫仿爱夜蛾Apopestes spectrum (Esper)成虫在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以揭示壁画损坏过程及其机理。【方法】本研究依据古代敦煌壁画制作工艺制作模拟壁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仿爱夜蛾成虫爬行足跗节的微观形态,定量分析了成虫翅面鳞粉量及其对壁画的污染程度,观测动物运动行为并系统记录了病害昆虫在90°模拟壁画表面的运动行为特征,分析了仿爱夜蛾成虫运动参数与模拟壁画表面粗糙度间的关系。【结果】仿爱夜蛾成虫主要依靠胸足的侧爪、中垫、掣爪片和微刺的协调作用在壁画表面黏附和爬行,在90°模拟壁画表面依然具有很强的爬行能力。仿爱夜蛾成虫通过调整步态实现在不同粗糙度表面的稳定爬行,壁画粗糙度决定了其是否需要扇动翅膀,以增大在垂直壁画表面稳定爬行的前进动力。【结论】仿爱夜蛾成虫爬行时的爪部接触冲击和拍翅行为均易造成壁画损坏,对于带有起甲、酥碱等病害的脆弱质壁画危害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996.
祝艳  王东 《生态学报》2014,34(17):4938-4942
蚂蚁是无脊椎动物中重要的种子传播者,蚂蚁散布影响植物种子的传播和扩散,进而会影响种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在野外研究了蚂蚁觅食及搬运行为对阜平黄堇(Corydalis wilfordii Regel)和小花黄堇(C.racemosa(Thunb.)Pers.)种子散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双针棱胸蚁和束胸平结蚁是两种植物种子的共同搬运者,前者行使群体募集,后者行使简单协作募集。在搬运阜平黄堇种子时,双针棱胸蚁在原地或搬运途中取食油质体后抛弃的种子约占种子总数的56%,而拖至蚁巢的种子约占种子总数的44%,平均搬运距离为(1.85±0.24)m,搬运效率为(43.8±7.5)粒/h;而束胸平结蚁将完整种子全部直接搬运至蚁巢,平均搬运距离为0.45 m,搬运效率为(7.3±2.2)粒/h。在搬运小花黄堇种子时,双针棱胸蚁和束胸平结蚁均将完整种子全部直接搬运至蚁巢,平均搬运距离分别为(6.27±4.40)m和(6.65±1.64)m,搬运效率分别为(34.2±6.5)粒/h和(10.6±3.2)粒/h。这说明行使群体募集的蚂蚁比行使简单协作募集的蚂蚁有较高的搬运效率,蚂蚁散布导致阜平黄堇和小花黄堇种子到达蚁巢的数量和搬运距离不同,而这种不同与相应搬运蚂蚁的觅食对策、搬运行为和种子特征有关。阜平黄堇种子比小花黄堇种子大,但阜平黄堇的油质体质量比小于小花黄堇的油质体质量比,讨论了种子特征对蚂蚁散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林健  刘文波  孟昭军  严善春 《生态学报》2014,34(11):2978-2985
单萜类植物挥发物能够影响昆虫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并初步测定特定单一的单萜类挥发物是否为生物间的信号物质,选取落叶松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进行缓释处理后施用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并进行生测。将3种挥发物倒入缓释瓶中,挂于2年生落叶松苗木中下部;以用3种挥发物直接喷施落叶松苗为对照。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苗木罩笼产卵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雌成虫产卵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测定落叶松针叶内与抗虫相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的活力。Y管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用α-蒎烯和月桂烯喷施及缓释处理的落叶松对雌成虫有显著引诱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5d;施用莰烯有显著驱避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4d。室外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别施用α-蒎烯或月桂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施用莰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表明挥发物装于缓释瓶内与挥发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可以有效延长挥发物的作用时间。各处理落叶松针叶内POD、CAT、PAL、PPO、CI和TI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说明这3种单萜类挥发物不是兴安落叶松的预警信号物质,单一施用不能系统诱导增强落叶松的抗虫性,只起到落叶松毛虫行为干扰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低氧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trol)、8h低氧暴露组(8h)、7d低氧暴露组(7d)和28d低氧暴露组(28d)。将低氧暴露模型组置于模拟高原海拔5500m的低压氧舱,每天低氧暴露8h,避暗和旷场实验检测其活动能力及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和皮层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随着低氧时间的增加,小鼠短期学习记忆力及活动能力下降程度增大,28d低氧暴露后其下降程度最大;海马中tau蛋白多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呈现升高趋势,28d时tau蛋白磷酸化程度最高(P〈0.05);皮层中的磷酸化水平在低氧暴露7d时达到最高,低氧暴露28d时略有降低,但与control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999.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群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抬头环视周围环境,具有反捕食和社会性监视功能,有利于个体适合度的增加。诸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到动物警戒行为的强度和模式。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所处空间位置和群体大小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捕食风险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近年来,动物警戒同步性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步警戒和协调警戒对立于独立警戒而存在,强调个体能够受到周围个体警戒状态的影响,继而表现出相同或相反的行为,并且其强度与群体大小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警戒行为影响因素和同步性方面进行更加深入而全面的探索。此外,警戒行为的个体差异和时空变化等也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栗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属于蜂虎科蜂虎属鸟类,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从栗喉蜂虎的捕食、营巢行为与巢洞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以往研究结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和建议。由于栗喉蜂虎具有集群凿洞的营巢行为,特别有利于验证生物学中的自私牧群原理,研究不同巢位洞穴的繁殖成效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揭示天敌捕食压力对栗喉蜂虎选择单独或集群营巢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