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4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221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东  田见龙 《生态学报》1990,10(4):349-354
本文对洈水水库鳡鱼的生长及其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种鱼生长快,高速生长时间长,可连续5年每年生长6kg以上;2.雌、雄鱼体长与体重生长分别适合Von.Bertalanffy的生长公式:L=L_∞(1-e-k(t-t·))和W=W_∞(1-e-k(t-t·))~3;3.雌鱼体重生长速度快于雄鱼,体长生长无明显差别;4.建议大中型水体中的鳡鱼与其它鱼类群落体重之比控制在3—5%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控制限制生长底物的补料速率,获得一个限制生长底物浓度由10Ks缓慢地渐降的可控培养过程,以保证获得足够数量的准确的(Si,μi),从而得到Ks值。用该法测定了E.Coli ATCC 15224在葡萄糖限制生长培养中的Ks值及Monod方程表达式。通过该菌胞内β-半乳糖苷酶生成与细胞比生长速率相互关系的研究,导出描述该酶生成与培养液中限制生长底物浓度相互关系的曲线方程。它很好地表明了菌体生长的环境因子与胞内酶生成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提示可获得最多胞内酶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雀花碱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激素生物试法测定了金雀花碱(cytisine)的某些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金雀花碱抑制小麦芽鞘切段的伸长,但促进黑暗中(26℃)培养的离体黄瓜子叶鲜重的增加;能明显促进黑暗中(25℃)培养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作用和根的生长。能显著提高离体黄瓜子叶中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这些现象说明,金雀花碱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激动素和10^-6mol/l 2 IP及8%的蔗糖的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16.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17.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长抑制激素基因的化学合成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酯法化学合成生长抑制激素基因的两个DNA片段As2,A23,退火聚合成平端双链后,插入到经Smal酶切的pUCl2质粒DNA中。通过抗性筛选,正性标记筛选以及酶切位点分析,分子杂交,序列分析,证实化学合成的生长抑制激素基因已在大肠杆菌JM83中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9.
笼养褐马鸡的繁殖行为与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1985年、1990年对褐马鸡在人工饲养下的发情、交配、产卵、繁殖等进行了观察,6只褐马鸡平均产卵为22.5(15—28)枚。14枚褐马鸡卵孵化天数为26.17(26.13—27.00)天,1—7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9克,8—14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15—21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3克,22—26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8克,褐马鸡卵从孵化到出雏平均水分散失为6.9克,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褐马鸡卵在人工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以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对虫草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雄 《动物学研究》1992,13(2):145-151
按月采样,分析测定虫草蝠蛾幼虫体微量元素的组成。应用Q模式系统聚类方法,分析了幼虫受环境影响引起的元素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虫体所含元素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自身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5、10月份幼虫组的元素含量相近,前者正当幼虫结束休眠后恢复活动的时期,后者是幼虫处于准备进入越冬的前期,两组幼虫此时均处于取食高峰期。3、4月份组的亦较接近,幼虫正渐恢复活动但不取食。8月份幼虫蜕皮前后,消耗较大,需摄取大量食物。计算结果表明7、9月份的元素含量接近,这与上述现象有一定联系;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元素Fe、P对10、11月份幼虫组的贡献值显著;Na、Ca、Mg对8、9月份的贡献值显著;Cu、Zn、Co、Cd、Si对4、5月份的贡献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