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我国上侏罗统牛津阶-基末利阶(163-150Ma)保存有完好的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首次描述,分析和讨论了原始蠼螋后翅脉序特征,认为与现代生存的蠼螋后翅基本相同。因此,提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分类学者不同的意见,认为始螋亚目(Aechidermaptera)应归入于革翅目(Dermaptera)之中,且视其为一个最原始的类群较为合理,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原始类群的下列重要特征皆为首次发现;胸骨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革翅锁具(Tegmina locking device)和刺脊突(spiny crest)发育;前,中,后足跗节皆为5节;后足基节显著伸长;颈部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颈片;革翅后缘收缩变尖,上述5项被视为厚原始蠼螋特有的祖征,下列特征应为早期蠼螋共有的原始性状;虫体扁平,通常具毛;腹部侧缘彼此近平行;触角显长,丝状,多节(通常多于11节);两只单眼发育;上颚具齿;中胸小盾片显大;革翅较长,通常具有明显的翅脉;股节具隆脊;爪和爪垫通常发育;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不重叠(两者位置非简单的上,下关系);尾须柔软,多节,雌性产卵器鞘显著外伸,本文建立了始螋亚目1新科Sinopalaeo-dermatidae和2新属2新种Sinopalaeodermata neimonggolensis gen.et sp.nov,Jurassimedeola orientalis gen,et sp.nov。同时,对蠼螋昆虫的起源和演化重新进行了讨论,做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研究者结论不同的推断。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拌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4种啮齿动物: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14%和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夏季最低。结果表明,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生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63.
杨志荣 《生态学报》2001,21(4):538-543
以全封闭湖泊调角海子湖相沉积的高分辨率采样为基本分析材料,采用孢粉分析,沉积地球化学分析,14C测年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调角海子地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气候与环境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又可分为3个亚段;全新世大暖期的时代为9400-3800aBP;全新世大暖期具有二分性;6900-6300aBP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的鼎盛期,当时气温比现在高2-3度,降水量至少高于现代150-200mm,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64.
采用EAP ADA AK1 同步电泳分型法对内蒙古包头地区蒙族 (西部 ) ,呼伦贝尔盟蒙族(东部 )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人血痕的红细胞酸性磷酸酶 (EAP ,Erythrocyteacidphosphatase)、腺苷脱氨酶 (ADA ,Adenosinedeaminase)、腺苷酸激酶 (AK1 ,Adenylatekinase)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西部蒙古族人血样 2 0 8例 ,东部蒙古族血样 1 0 9例 ,布里亚特蒙古族血样2 0 4例 ,分别取自内蒙古包头地区、呼盟海拉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全部献血人员均为…  相似文献   
65.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66.
67.
68.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7,自引:8,他引:59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出现频率和不同沙漠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 ,探讨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和定居特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沙漠化过程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 ,沙漠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 ,其次为稀有种和普通种 .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漠化影响最大 ,而 1年生草本和半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沙漠化过程各个阶段 .在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 .  相似文献   
69.
沙地云杉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的边缘,有一片神奇的云杉林,千百年来,它辛勤地护卫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抗御着严寒、干旱和风沙,为改善和调节我国北方的自然环境默默地奉献着。组成这片森林的主要树种,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 沙地云杉分布范围十分狭窄,世界上仅分布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东南部,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它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属大兴安岭山地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除敖包主峰外,全部是沙丘。地表仅有30-50厘米的腐殖质灰色森林土,土质…  相似文献   
70.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