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0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3394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褐纹甘蔗象风险分析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褐纹甘蔗象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及国内寄主植物分布、适生范围、传播渠道、检疫管理措施等指标的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其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其风险评估值为R=1.746),对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的棕榈科植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建议在有其寄主分布的省份将其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省级补充名单进行管理,防止其在我国继续扩散危害,并提出了国内检疫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根据11a的野外实验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42种植物的能量含量(含灰分)及其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不同植物种地上部分的能量含量在(13156±1141)J/g和(18141±527)J/g之间变动,所有物种的平均能量含量为(16899±840)J/g,种间变异系数4.9%。小叶锦鸡儿具有最高的能量含量。禾草的平均能量含量高于杂草。根据生活型和生长型,草本物种被进一步分组,能量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高禾草(17717±92)J/g〉豆科植物(17228±433)J/g〉矮禾草(17250±218)J/g〉其余杂草(16784±529)J/g〉半灌木(16719±69)J/g〉1、2年生植物(15911±1759)J/g。42种植物的能量含量和它们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它们在群落中的构成比例进行分组,以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为权重,各组能量含量依次为:优势种(17740J/g)〉伴生种(17244J/g。)〉偶见种(16653J/g)。高能量含量的植物更具竞争力,在群落中通常占据优势地位,而低能量含量的植物竞争力通常较弱,构成草原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  相似文献   
993.
天敌昆虫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寻找寄主或猎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建荣  杨忠岐  杜家纬 《生态学报》2007,27(6):2563-2573
应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传统生物防治中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学物质是天敌昆虫远距离向寄主或猎物栖息地进行定向,以及近距离对寄主或猎物进行定位所依赖的重要信号。综述了能够引诱天敌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的产生、分类、作用、异同及背景,并介绍了天敌昆虫对信息化学物质的行为反应和特异性。同时,对这类物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探讨。对不同营养层的种间化学通讯作为研究协同进化时的重要参考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4.
张海波  刘彭  刘立鸿  兰海燕  张富春 《生态学报》2007,27(10):4310-4316
通过显微结构及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观察,对早春短命植物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种子萌发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自然生境和温室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影响均不显著,说明此种群在前期萌发阶段对光、温不敏感;(2)自然生境中采收的小拟南芥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温室收获种子,说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短命植物种子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变种子的萌发行为;(3)赤霉素使自然生境收获种子胚活性增强从而对萌发有较大促进作用,可使萌发率增加50%以上;(4)对种皮进行各种机械损伤处理使得种皮松弛或透气,可以显著提高自然生境种子的萌发率(超过70%);(5)盐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复水后部分被抑制种子可重新萌发,显示盐和干旱胁迫可导致种子产生浅度休眠。结合小拟南芥自然生存环境及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其种子萌发特性与生境具有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996.
长江三峡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其中特有植物27种。而三峡地区的灌木和草丛群落基本分布在沿江两岸的低海拔地区,受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对两区内21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总体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种灌丛类型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盐肤木(Rhus chinensis)、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pubescens)、荆条(Vitex negundo)、马桑(Coriaria sinic)等4种群落的灌木层丰富度较高,分别为16,26,20和1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91,3.427,2.949和1.718;对沿江分布的9种主要草丛群落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t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等4种海拔分布较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达到1.697,1.354,1.144和1.018。另外,对淹没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物种调查结果显示:受淹的自然植被类型共有22种。其中木本群落4种,灌丛9种,草丛9种。小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var.microphylla)、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is)、水杨梅(Geum aleppicum)、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铁仔(Myrsine africana)、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等灌丛被全部淹没;巫溪叶底珠(Securinega wuxiensis)、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和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var.sinense)大部分被淹没。目前,已建立了库区植物物种保护站及监测站,200多种植物已得到迁地保护,包括已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37种珍濒物种和11种三峡库区建群种。  相似文献   
997.
马玉心  蔡体久  宋丽萍  喻晓丽 《生态学报》2007,27(11):4596-4602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翌年春季雪盖后期(3月1日~4月15日)MDA含量明显低于雪盖前期,雪盖前期根状茎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叶片,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雪盖前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大,尔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尔后升高。雪盖后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雪盖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大幅度升高,而且成明显正相关。根状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低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兴安鹿蹄草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来适应雪盖前期及雪盖后期低温环境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98.
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崔晓阳 《生态学报》2007,27(8):3500-3512
近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许多植物能够在不经矿化的情况下直接吸收、利用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有机氮,尤其氨基酸类。而且,有些植物利用氨基酸的效率可以与矿质氮源(NH4 、NO3)相当或更高。自然界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生境中同时存在多种有机氮和矿质氮养分,这是导致植物(至少部分植物)进化产生利用各种不同氮源能力的环境驱动力。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尽管含量不高,但其周转快、通量大,理论上可远大于植物的氮需求。尽管植物在与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氮源竞争中处于根本性劣势,但土壤中氨基酸的巨大潜在通量和植物相对于微生物的生命周期仍可使植物在长期竞争中获取数量可观的氮。基于植物根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土壤中游离氨基酸库的大小和通量、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氮源的竞争以及有关的原位实验结果,近来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植物有机氮营养在多种生态系统中是重要或潜在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极地、高山、亚高山、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生态系统中,由于低温等因素限制有机氮矿化,土壤氨基酸浓度常超过矿质氮(NH4 、NO3-)浓度,氨基酸可能代表着植物的一个主要氮源。认识到现实生态系统中植物对有机氮源利用的重要性意味着传统的矿质营养观念的更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某些重要生态过程的理解,并导致对若干生态学中心问题的再认识。研究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99.
水稻麦黄酮对褐飞虱的抗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冰  董红霞  张茂新  徐迪  王敬淑 《生态学报》2007,27(4):1300-1307
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水依次对抗性水稻品种IR36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测试了4种萃取物对褐飞虱的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后3d的活性最强,褐飞虱1~2龄若虫和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是26.0%和48.0%。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麦黄酮。将麦黄酮定量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褐飞虱3龄若虫15d。结果表明,褐飞虱3、4龄若虫的排蜜露量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50~500μg/ml)的增加而减少,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却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饲料中麦黄酮的浓度为500μg/ml时,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为58.21%和31.75%。麦黄酮50~500μg/ml浓度处理,褐飞虱3龄和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和相对生长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麦黄酮有拒食作用。用500μg/ml的麦黄酮溶液涂抹到对褐飞虱敏感的水稻品种TN1植株上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和忌避产卵作用。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源的麦黄酮在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