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Ⅰ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 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32.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I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33.
背角无齿蚌珍蛛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在云南南亚热燕山区大水体池塘中,用人工施肥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革胡子鲶稚鱼的开口饵料及其形成夏花鱼苗的动物性饲料是可行的。对孵出四日龄的稚鲶进行培育,在水温23.2-30.3℃时,可使十七日龄稚鲶达到夏花水平,存活率达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四日龄稚鲶口宽为760-900μm,开口期及生长前期主要摄取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稚鲶生长后期,对轮虫、水生昆虫幼体及配合饲料的摄取量增加,而摄食  相似文献   
35.
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全长变化相对稳定,且细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其主要食物组成均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蚯蚓,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其肠内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含量均在季节变  相似文献   
36.
鳜鱼的耗氧率及其池塘养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同池饲养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鳜鱼耗氧量和体重正相关(r=0.99),耗氧率与体重反相关(r=-0.97);在水温20℃,鱼种耗氧率约为0.14mg/g.h.,成鱼约为0.12mg/g.h.;耗氧量和耗氧率均与水温正相关(r=0.90,r=0.94),水温13—30℃时,体重230±11.7g的鳜鱼。耗氧量为14.31—42.13mg/尾。h.,耗氧率为0.059—0.175mg/g.h.;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与家鱼相反,黄昏至凌晨是高峰期,为0.12—0.15mg/g.h.(T=20℃),白天是低谷期,为0.07—0.10mg/g.h;;鳜鱼的窒息点与家鱼类较接近,变化范围为0.45—0.76mg/L;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在同一池塘中饲养,既可持续不断地提供鳜鱼充足的适口饵料,又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高,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深圳市西海岸和海域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管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生物多样性管护区的基本含义和要求,结合深圳市西海岸和海域的特点,提出建立珠江口南海海岸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管护区,以发挥该区域的资源优势和持续利用,为建设深圳特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8.
39.
40.
牛蛙的养殖     
吴云龙 《生物学通报》1991,(1):35-35,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