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1.
为了给笋用竹林土壤合理补充养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为对象,开展了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生物有机肥、复合肥、菜籽饼肥和不施肥(对照))竹林2年生立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含量分别为514.26~582.77、18.25~30.20、1.20~1.75mg·g-1,施肥竹林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竹林,以施菜籽饼肥竹林叶片C含量最高,施生物有机肥竹林叶片N、P含量最高;叶片C:N、C:P分别为18.71~35.02、304.41~458.52,总体上施肥竹林较对照竹林极显著降低,施肥竹林N、P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叶片N:P为15.28~17.12,相对稳定,施肥竹林与对照竹林无显著差异;叶片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含量与N:P相关性不显著,而P含量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2.
【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8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刘琳  吴彦  孙庚  吴宁  张林  徐俊俊 《植物研究》2011,31(4):451-460
依据2006~2008冬季的自然雪被分布状况,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雪和浅雪)。在2009年的生长季,在3个雪梯度样带中,分别测定了2种优势植物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和黑褐穗苔草(Carex atrofusca subsp. Minor)生物量和碳氮营养积累及分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深雪能够促进圆穗蓼和黑褐穗苔草生物量和碳氮养分的积累,可能使它们产生的凋落物数量更多且质量更好。深雪更有利于圆穗蓼(非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碳氮养分的积累;深雪不仅同时促进黑褐穗苔草(禾本科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碳氮积累,而且还使其种子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潜在地增强了黑褐穗苔草种子的繁殖能力,可能使得黑褐穗苔草的种间竞争能力增强。可以预见,未来季节性雪被的变化,必定会引起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物量及其结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等均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94.
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对植物影响的生理生态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氮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数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使得某些陆地生态系统出现氮饱和现象。丈章综述了全球氮沉降与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现状,探讨了氮饱和对植物光合作用、养分平衡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5.
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在连续进行了7 a的放牧制度试验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制度对土壤的养分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划区轮牧区和禁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土壤全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表层磷含量划区轮牧区最高。放牧导致碳氮比减少。同时,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在不同处理没有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禁牧区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在自由放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速效磷、全钾含量在划区轮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深度的拟合曲线为二次幂函数。研究表明,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以提高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96.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是沙地-草地景观界面的关键部位,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半变异函数及其模型、克里格局部插值估计、空间分布图等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符合球状模型,全氮和速效磷含量符合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其结构方差比为0.882,而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结构方差比分别为0.501和0.514;3种土壤养分空间自相关距离存在差异,其中全氮和速效钾的变程均为511m,而速效磷的变程为143m;3种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规律性,从牛枝子群落到黑沙蒿群落,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研究区的界面变化过程一致,而全氮含量逐渐降低,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一致;3种土壤养分的标准差都较小,Kriging插值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97.
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Liu L  Zeng FP  Song TQ  Peng WX  Wang KL  Qin WG  Tan WN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67-1673
基于网格(20m×20m)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200m×100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表现为弱变异,其他各养分指标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大小顺序为速效磷(AP)速效钾(AK)碱解氮(AN)土壤有机质(SOM)全钾(TK)全磷(TP)全氮(TN);pH半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TK和AK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他养分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pH、AK的变异尺度(变程)较小,分别为58.1和41.1m,SOM、TN、TP、AN、AP的变异尺度相近,在100~150m,TK的变异尺度最大(463.5m);除研究区土壤TK、TN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pH、AK呈零星斑块状分布,表现为高异质性;SOM、TP、TK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格局;AN、A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呈片状上升趋势;TN的分布较特殊,呈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植被、地形和高异质性的微生境是造成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格局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中国有机肥料养分资源潜力和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Liu XY  Jin JY  Ren TZ  He P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092-2098
基于<中国农业年鉴2006)和其他文献的基础数据,计算了2005年中国人畜禽排泄物和秸秆数量及其产生的养分量.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人畜禽排泄物总量为46.25亿t,秸秆总产量为6.43亿t.中国有机肥料养分资源潜力巨大,2005年人畜禽排泄物和秸秆共产生N、P2O5、K2O养分量分别为2824.52、1282.93、2947.99万t,分别为化肥N、P2O5、K2O投入量的1.08、0.86和4.56倍.但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其中河南、山东和四川省人畜禽排泄物产生N、P2O5、K2O量最多,均>400万t,西北地区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人畜禽排泄物产生的养分总量较少.秸秆中N、P2O5、K2O含量在河南和山东2个粮食主产省最高,均>150万t;西北地区秸秆养分产生量相对较少.单位农田面积人畜禽排泄物的N、P2O5和K2O养分负荷量以北京最高,达到787.26 kg·hm-2,其次是天津和上海,分别为515.31和505.35 kg·hm-2,环境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9.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 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 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生物学杂志》2010,(4):F0002-F0002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植物营养机理与作物施肥技术、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土壤养分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方面。安徽科技学院植物营养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设立的土壤农化课程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8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