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非同一般的气候与地形中国地图的形状好似一只雄鸡,在其东南面有很多的岛屿,恰似带着一群小鸡仔,而其东北顶端好比鸡冠,即大兴安岭北部。在北部山岭西侧有一个大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  相似文献   
92.
兴安落叶松林是大兴安岭地区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其生物多样性具有独特性。步甲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和多样性的指示性物种,以及认识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关键物种。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步甲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分析步甲群落对时间变化的响应规律,于2019年5月下旬-8月下旬步甲活跃期,利用陷阱诱捕法在兴安落叶松林5个样地中采集步甲标本共15属34种1149头,其中大兴安岭地区地理新纪录物种7种,中国地理新纪录物种6种。研究结果表明,通缘步甲属(Pterostichus)和大步甲属(Carabus)物种丰富度最高;通缘步甲属未定种5(Pterostichus eximius)为极优势物种,对时间变化最敏感。兴安落叶松林小生境类型的多样化和步甲休眠期的选择是步甲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随时间变化呈双峰模式的主要因素,最高峰均出现在6月下旬;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在7月上旬达高峰期,8月下旬多样性下降而均匀度上升,各指数之间相关性较低。步甲群落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对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度;群落结构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6月下旬到7月下旬和8月上旬到8月下旬均表现为极相似(I>0.75)。物种取食特征和生活史策略的多样化使步甲群落各指数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差异,而物种取食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较大。稳定的森林环境条件下,步甲活跃期更长,群落结构相似度更高。该结果为步甲群落时间动态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大兴安岭地区地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3.
王炎  齐麟  周莉  周旺明  毛诚瑞  朱琪  赵福强 《生态学报》2021,41(7):2835-2844
林火干扰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子之一。兴安落叶松种群火后更新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并决定着该群落演替轨迹。通过在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的火烧迹地内设置原位控制实验,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方法,量化研究了落叶松火后恢复初期不同影响因子(温度、有机质层厚度、覆盖度等)对种子萌发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火后种子萌发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第二影响因子为种源,第三影响因子为草本覆盖度,分别解释了幼苗数量变异的28.51%、22.40%、20.66%;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有明显差异:温度在山坡顶部和阳坡底部占有重要影响,种源在阳坡中部和阴坡中部最为重要,土壤含水量在阴坡底部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去除土壤表面有机质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数量,去除地面杂草则会使种子萌发数量降低。从研究结果可知,落叶松火后种子萌发在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下的限制因子不同,人工辅助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与森林恢复。  相似文献   
94.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的一种缓慢、无焰、低温、持久的阴燃燃烧,整个燃烧过程都是靠自身所释放的热量所维持。所以地下火发生时产生的温度是研究其火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更是森林地下火监测和扑救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下人工种植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室内控制点烧实验为基础,研究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阴燃燃烧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最高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地类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阴燃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腐殖质粒径下不同地类之间的阴燃燃烧最高温度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任意一种腐殖质粒径下塔头甸子的阴燃燃烧温度都是最高的,最高可达897.53℃,其次是水湿地,有坡山地、无坡山地、农用地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较低。不同地类的腐殖质燃烧地表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可达618.83℃;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腐殖质燃烧的地表温度随之降低,二者之间关系可以用y=a×xb方程拟合,并且拟合程度高(R2>0.9,P<0.01)。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监测扑救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贮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 G  Wang QL  Wang XC  Qi L  Wang QW  Ye YJ  Dai LM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273-279
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10、12、15、26和61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中乔木、草本和植被总体碳储量,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库贮量逐渐增加,61 a时达105.69 t.hm-2,碳汇作用显著;15~26 a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能力最强.其中,树干碳库贮量占乔木碳库总贮量的54.3%~73.9%,且随林龄增加,其碳库比率和碳密度增加;其余器官碳库比率随林龄增加而减小,碳密度则逐渐增加,直至趋于平衡或末期略有减少.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轮伐期以≥60 a为宜.  相似文献   
96.
丁愉  刘丹  赵璠  汤海峰  赵美 《生物磁学》2011,(8):1569-1572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7.
以接种Glomus mosseae的滨梅幼苗为试材,研究了AM真菌对2.0%NaCl胁迫下滨梅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滨梅幼苗叶片H2O2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接种菌幼苗叶片H2O2含量显著低于未接种苗的。NaCl胁迫下菌根苗叶片抗氧化酶(APX、DHAR和GR)活性、AsA和GSH含量、氧化还原力(AsA/DHA值和GSH/GSSG值)均显著高于未接种苗。这表明,NaCl胁迫下,AM真菌能促进滨梅叶AsA-GSH循环快速有效地运转,维持体内抗氧化物质较强的再生能力,从而提高抗氧化胁迫能力,菌根苗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8.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研究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及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影响下金露梅灌丛不同盖度梯度(金露梅灌丛盖度为0%、30%、60%和90%的灌草斑块)灌草斑块中草本植物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BD)、土壤pH和土壤养分在金露梅灌丛盖度梯度下差异显著,干柴滩金露梅灌丛具有明显的"沃岛效应";随着金露梅灌丛盖度的递增,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各有分异。(2)随着金露梅灌丛盖度的增加,比叶面积(SLA)显著上升,叶片厚度(LT)和叶片磷含量(LPC)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叶片氮磷含量(LNC、LP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碳含量(LC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RD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平均解释变量达72.25%,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主导因子有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TN)、土壤有效氮(AN)、土壤有效钾(AK)和土壤容重(BD),但不同盖度金露梅灌丛群落中影响叶性状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金露梅灌丛盖度较小(30%)时受SOM和TN、AN的影响较大,而金露梅灌丛盖度较大时(60%)时主要受AK和BD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贮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10、15、26和61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0~ 40cm土壤有机碳(SOC)贮量,以及原始兴安落叶松林皆伐后营造人工林过程中SOC碳源/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SOC贮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转折点在林龄15 ~26 a.与原始落叶松林相比,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初期(10 ~26 a)表现为碳源,之后逐渐转变为碳汇,林龄61 a时SOC贮量达158.91· hm-2.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的垂直分布表现为初期下层SOC贮量高于上层,26 a后上层高于下层,说明人为干扰对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库垂直分布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主伐年龄以>60 a为宜.  相似文献   
100.
马玉心  蔡体久  宋丽萍  喻晓丽 《生态学报》2007,27(11):4596-4602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 (H.Andr.) 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翌年春季雪盖后期(3月1日~4月15日)MDA含量明显低于雪盖前期,雪盖前期根状茎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叶片,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雪盖前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大,尔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尔后升高。雪盖后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雪盖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大幅度升高,而且成明显正相关。根状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低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兴安鹿蹄草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来适应雪盖前期及雪盖后期低温环境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