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齿叶白绢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 S.More)上的叉丝壳属一新种和寄生于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L.)上的叉丝壳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Microsphaera exochordae Q.X.Lu et G.Z.L(?)和M.schizandrae Sawada。 对新种作了中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同时讨论了与相近种之间的区别。对新记录种进行了中文描述。  相似文献   
72.
对兴安落叶松老龄林落叶松林木死亡格局和死亡木对更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丛桦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的枯立木以中径木占多数 ,赤杨落叶松林主要为中、大径木 ,草类落叶松林主要是中、小径木 .落叶松枯立木主要因火烧、受压和老死而形成 .丛桦落叶松林和赤杨落叶松林掘根倒木较多 .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的倒木以风折为主 .地形、山体走向和盛行风向对树倒方向影响很大 .丛桦落叶松林倒木方向杂乱 ,赤杨落叶松林林木均向东倒下 ,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的掘根木分别向南、东北方倒下 ,两者的风折木倒向随机性较大 .草类落叶松和赤杨落叶松老龄林内 ,倒木更新为 1 8和 40株·m- 2 ,远远高于矿物土基质上 2株·m- 2 的水平 .丛桦落叶松林内倒木和林地上更新均相当好 ,约为 2 8株·m- 2 .杜香落叶松林倒木更新效果不突出 .  相似文献   
73.
盛后财  蔡体久  俞正祥 《生态学报》2016,36(19):6266-6273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水量和水质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研究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森林冠层结构对穿透雨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在兴安落叶松林下布设38个雨量筒,测定19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雨数据(2013年7—8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冠层结构各因子与穿透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穿透雨量为148.3 mm,占同期大气降雨量的80.62%,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其变异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以对数方程拟合较好(P0.01);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穿透雨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冠层复杂程度与穿透雨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距树干距离、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以距树干距离影响最大,其与穿透雨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则均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关系(P0.01),但拟合效果不佳;从影响穿透雨的生态学机制来考虑,在冠层结构特征因子中,冠层厚度是决定穿透雨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楔裂美花草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植物志>>28卷245页中Callianthemum cuneilobum Hand.-Mazz.由于模式标本 缺乏完整的花,致原始描述不详,28卷作者王文采先生将其做为C. farreri W. W. Smith的 可疑异名处理。现依据近年采得的具花果标本,其花萼片5,具膜质边缘;花瓣5,条形,淡黄或橙黄色;心皮6—8;与后者不同。故确认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种且为山西特有现补充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研究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 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三种植物中,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和兴安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特征。兴安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②日本落叶松的光饱和点 (LSP) 最高,兴安落叶松光补偿点(LCP)最低。③三种落叶松的一年生幼苗都是在生长中期表现出最大的光合能力。从年龄来看,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在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光合能力要低于一年生幼苗,但在生长后期高于一年生幼苗。④从种来看,生长初期,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为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生长中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规律与生长初期相似,一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生长后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Pmax与生长中期一年生幼苗的规律正好相反。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结论:三个树种在生长季节相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每个种不同年龄和生长季节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三个树种中,长白落叶松幼苗对光抑制引起的光合器官损伤的修复能力最强,日本落叶松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弱;日本落叶松幼苗较喜光,光合作用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光抑制,而兴安落叶松幼苗较耐阴。因此在育苗和造林时应考虑不同树种的光合特性调节最佳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76.
王晓春  鲁永现 《生态学报》2012,32(23):7463-7472
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瓦拉干林场22支线截取3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火疤圆盘,预处理和交叉定年后,测定垂直年轮(径向)和沿年轮(横向)方向2次火烧间的年轮宽度变化.通过生长趋势拟合、火烧后生长面积与正常(理论)生长面积比较,分析火烧伤害对兴安落叶松树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后横向年轮生长呈现出窄—宽—正常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用3次曲线来拟合,即y=0.01x3-0.14x2+ 0.85x+ 0.56(DF=3,F=227.7,P<0.0001,y为平均年轮宽度,x为偏离火烧点距离).在本文分析的3个圆盘中,火烧后的横向生长释放都出现在距火烧部位1/3范围内.火烧后径向上年轮宽度变化规律也较为明显,即在火灾后的几年时间内,年轮宽度值较火灾前都呈增加趋势.火烧后3个圆盘的径向生长释放持续时间分别为14、5a和11a.通过面积计算整体来看,火烧导致圆盘1较正常情况下损失了67.2%,圆盘2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6.6%,圆盘3增加了13.7%.上述分析表明,火烧导致的径向生长损失,可以较好地由横向和径向生长释放予以补偿,但是具体补偿多少因烧伤程度不同而有差异.火烧可直接改变树干径向生长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像树龄、树种特性、火灾间隔期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差异就可能导致补偿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77.
目的:克隆耐盐碱果树滨梅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为该物种优异性状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内参.方法:利用一对actin简并引物克隆滨梅actin cDNA片段,对其进行序列和表达分析.结果:得到2条743 bp的cDNA片段,两条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2%,命名为PmAct1和PmAct2并在GenBank登录(分别为JX855160和JX855161);序列比对发现2条actin片段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同源性均在96%以上;根据不同果树Actin相似性构建进化树,表明2个滨梅actin明显分为两种类型,但均与蔷薇科果树亲缘关系较密切;半定量RT-PCR表达谱发现PmAct1可能为组成型表达类型,而PmAct2特异地在根和叶组织中表达量较高.结论:首次获得了2个滨梅actin基因,为该物种其他功能基因的挖掘和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落叶松(Larix gemelinii)苗挥发物两种收集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严善春  廖月枝  冯春富 《生态学报》2009,29(6):2884-2892
采用预浓缩和固相微萃取(SPME)2种方法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苗挥发物成分进行采集并做GC-MS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苗挥发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4(10)-侧柏烯、莰烯、β-蒎烯、D-柠檬烯和β-水芹烯所占比例较高;整株、针叶和树皮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针叶中饱和烷烃含量较高,树皮中倍半萜烯、醇、酮和酯类挥发物含量较高,并且这2种组织经SPME采集检测的挥发物中石竹烯和α-蛇麻烯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它们可能在昆虫近距离寄主定位中起作用.对2种气体收集方法的分析比较,认为预浓缩结果接近落叶松挥发物组分和含量的自然特征,SPME受萃取头纤维特性的影响,对倍半萜稀类化合物吸附作用强,对烷烃吸附差,并且不同化合物的同时存在可能影响其吸附效率,导致检测量准确度下降,因此预浓缩法更适合植物挥发物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9.
7个光响应曲线模型对不同植物种的实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光响应曲线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植物生理的研究中,但是在应用光响应模型拟合光响应数据时,往往只考虑到研究的目的,很少考虑到模型是否适用于所研究的植物。本文通过采用7个不同的光响应模型对白桦叶片和兴安落叶松针叶光响应曲线数据拟合的比较,发现不同模型对同一种植物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着差异,同一模型对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叶片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也不同,所以在研究植物的光响应时,应考虑到所选光响应模型对该种植物的光响应情况的描述是否恰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模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估测生理指标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0.
3种落叶松幼苗对CO_2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CO2升高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Herry.),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Carr.)和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当年生和1年生幼苗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升高使3种落叶松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和呼吸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长白落叶松当年生和1年生幼苗Pmax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1%和83%,日本落叶松当年生和1年生幼苗Pmax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1%和94%,而兴安落叶松当年生和1年生幼苗Pmax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和106%。除兴安落叶松外,CO2升高使所有落叶松当年生幼苗的光补偿点(LCP)下降,说明当年生幼苗对CO2浓度升高的反应更敏感。CO2升高使日本落叶松当年生和1年生幼苗光饱和点(LSP)都升高,反映了其光合作用提高的潜力较大。CO2升高条件下,除1年生兴安落叶松外,其他处理的落叶松最大量子效率(AQYmax)均增加。比较分析表明,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日本落叶松的生长潜能可能最大,具有较强的生态优势,长白落叶松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