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在3.0T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刀锋伪影较正(BLADE)技术在克服关节扫描中运动伪影方面的的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行四肢关节MR扫描检查的患者(肩关节10例,腕关节10例),在常规行T2WI常规扫描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然后引入BLADE技术,扫描T2WI.,以能否清晰显示韧带肌腱而无重影为标准,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在消除关节扫描过程中图像运动伪影方面的价值.结果:常规T2扫描出现运动伪影,用BLADE技术序列扫描出来的图像运动伪影消失,对比度明显提高.结论:应用BLADE技术进行扫描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细微运动造成的运动伪影,获得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理想的图像.  相似文献   
82.
杨辉  左伋  刘雯 《生命科学》2010,(10):1009-10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环境和遗传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蛋白质异常积聚(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途径),可能是导致PD患者发病的关键分子机制。Parkin、PINK1和DJ-1等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隐性的家族性PD有关,这些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Parkin、PINK1、DJ-1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T N F-α、IL-10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MO D S 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已成为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TNF-α、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它们与MODS的关系,为MODS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瘢痕疙瘩俗称(瘢痕瘤),也叫(蟹足肿),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表浅性瘢痕、增殖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不但妨碍美观,而且伴有痛痒,特别是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局部活动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们于2001年5月-2003年6月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38例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血清松弛素(RLX)、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1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盆腔脏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国际尿控协会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析量表(POP-Q)、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估两组患者的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耐力收缩(Ⅱ类肌)、持续收缩和快速收缩(Ⅰ类肌)、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肌电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快速收缩(Ⅰ类肌)高于对照组(P<0.05),静息电位与后静息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ISQ-12、POP-Q和ICI-Q-SF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SQ-12、ICI-Q-SF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OP-Q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提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盆底肌表面肌电变化,改善患者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且能够降低血清松弛素、CTGF和MMP-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探讨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髋部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20、PISQ-12及PFIQ-7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盆底肌电位、动态肌张力、静态肌张力及收缩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PGE2)、皮质醇(COR)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使肌肉功能得到锻炼,提高了盆底肌张力水平,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和应激反应的提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探讨miR-155在脓毒症致肠道功能障碍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1)临床实验:以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将脓毒症患者分为AGI组和非AGI组。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前瞻性观察各组外周血miR-155的变化。(2)体内实验:将2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组(CLP组),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55、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IL-1β、IL-6、IL-18的表达水平。(3)体外实验:培养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48 h)、脂多糖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入10 μg/mL LPS处理24 h)。采用qRT-PCR检测miR-155的表达。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观察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的变化。并行细胞旁通透性实验,观察两组细胞旁通透性的变化。结果:(1)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5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I组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较非AG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显著升高(P<0.05)。(2)应用CLP模型进行体内动物实验,CLP组大鼠肠道组织miR-155表达较假手术组(sham组)明显升高。CLP组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较sham组下降,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提示,CLP大鼠肠道组织中IL-1β、IL-6、IL-18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且肠道组织中miR-155水平与IL-1β、IL-6、IL-18呈正相关(r=0.542,r=0.906,r=868,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LPS处理后细胞形态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细胞活力减弱、细胞旁通透性增加。结论:脓毒症发生时伴有肠道屏障功能障碍,miR-155在脓毒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中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脓毒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miR-155异常表达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道功能障碍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肠道损伤诊断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8.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椎动脉血流、颈椎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0例CSA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75例)行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活质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功能、椎动脉血流指标。结果:研究组96.00%(72/7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33%(61/75)(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周屈伸活动角度、旋转活动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NDI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A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可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有利于椎动脉血流状况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张绍权 《蛇志》2015,(2):192-196
<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中毒、休克和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及病理产科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Deitch等研究显示,MODS病死率高达50%~70%。Sánchez-Lozada等报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  相似文献   
90.
张丽  张剑锋 《蛇志》2015,(1):52-54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误诊原因,为提高恙虫病诊治和护理水平,减少恙虫病导致多脏器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头痛、皮疹等,主要误诊为不明原因发热(75.2%)、肺炎(7.2%)、上呼吸道感染(8.8%)等疾病。误诊漏诊的首诊医院发生在乡镇卫生院45例(36%),县级医院37例(29.6%),私人诊所22例(17.6%),市级医院20例(16%),省级医院1例(0.8%);其中16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误诊的医疗机构主要为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性加强县、乡级医疗单位恙虫病诊治知识培训;同时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加强对器官功能损害的护理,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