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聚集中国     
《生命世界》2010,(8):7-7
藏族人为何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 为了研究藏族人群对于高海拔低氧地区的适应机制,科学家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三个不同地区共收集了200多份藏族世居样品,  相似文献   
102.
赵亚辉  张媛媛 《生物学通报》2010,45(8):1-3,F0004
结合生物发光现象与深海鱼类的关系,介绍了深海发光鱼类的多样性、发光的特点与作用机理,阐释了发光现象实际上是鱼类对于深海这一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对于鱼类的捕食、交配、自卫等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漫长演化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棕色脂肪组织(BAT)的生理作用与白色脂肪显著不同,它以产热的形式释放能量而不是将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线粒体是在能量代谢和维持细胞稳态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器.为了更好地了解棕色脂肪中的能量代谢过程,运用双向电泳及质谱相结合的技术,分离了大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线粒体,对其差异蛋白质谱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鉴定.参与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及线粒体呼吸链的蛋白质在棕色脂肪线粒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白色脂肪线粒体,在寒冷诱导下这些蛋白质的表达进一步上调.此外,参与辅酶Q合成的一系列COQ 基因在棕色脂肪中经寒冷适应后表达明显上调.该研究表明,辅 酶Q合成的增高在非颤栗性产热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棕色脂肪特异性的能量代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苏承武 《蛇志》2010,22(1):79-83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宣言:“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自我保健是个人、家庭、邻里、亲友间进行的卫生活动,是将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合为一体的综合保健措施。健康的钥匙在自己的手中”。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  相似文献   
105.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7,53(3):470-48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组织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HRE)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低氧预适应形成的关系。方法:小鼠低氧0次(H0),1次(H1),4次(H4)后取海马组织,应用凝胶迁移改变试验(EMSA),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EMSA体外结合实验及ChIP体内结合实验发现。H0、H1和H4组结合活力依次增强。结论: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增强可能参与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低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在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细胞内钙的调节作用。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I/R模型。以Fluo-4/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照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23.71±2.37U)较低;低氧180 min后复氧即刻,钙离子荧光强度开始增加(57.52±8.31U),复氧180 min后钙离子荧光强度(71.13±4.74U)显著增高(P<0.01vs对照组)。而牛磺酸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较模拟I/R组显著降低[(42.42±4.17U)vs(71.13±4.74U),P<0.01]。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Ca2+超载;模拟I/R Ca2+超载加剧,而牛磺酸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I/R时Ca2+超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一种从食用真菌Agrocybe aegerita中提取的凝集素AAL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该蛋白的基因序列已经通过RT-PCR得到。T7噬菌体展示库筛选发现该蛋白可以在体外和细胞核内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mortality factor related gene on chro-mosome 15(MRG15)发生相互作用。本实验目的是证实AAL和MRG15在细胞核内的共定位,为AAL与MRG15的体内的互作提供证据。构建质粒,将aal与mrg15分别连接到pEGFP-C1和pDsRed-C1上,共转染Hela细胞。将pEGFP-C1和pD-sRed-C1空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作为对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AAL和MRG15在细胞内的共定位。AAL和MRG15均定位在细胞核内,荧光图片的重叠表明AAL和MRG15在核内共定位。而对照组中的EGFP和DS-RED在细胞内呈弥散分布。这些为AAL和MRG15在细胞核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0.
激光辐照微藻的显微图像观察及荧光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激光辐照前后微藻细胞叶绿体自体荧光图像,并对荧光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用Nd:YAP激光辐照扁藻、金藻及三角褐指藻。实验结果表明:Nd:YAP激光辐照后,藻细胞荧光光谱峰位不变,但荧光峰值发生较大变化,在激光促长剂量辐照下,几种微藻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强。激光辐照微藻产生的生理刺激效应可以反映在细胞的荧光特性与强度变化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以作为微藻激光生物效应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